近日记者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网站上获悉,2010年12月21日召开的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励基金委员会五届五次理事会,对201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进行了审议,并最终批准通过了2010年度的“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员。2010年度共有45个项目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1项,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中级轿车荣威550的自主开发”项目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1项;并有5人获得“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科技人才奖”,3人获得“中国汽车工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具体获奖项目等信息见A2版表格)。
1月10日,记者就201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情况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基金委员会(简称“基金委员会”)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
据介绍,目前基金委员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一汽”)、东风汽车公司等45家理事单位组成,委员会设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评审委员会(简称“评委会”),由理事会聘请理事单位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熟悉汽车行业国内外技术经济发展现状、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约50名为评审委员。“随着这个奖项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基金委员会理事单位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该工作人员表示。
基金委员会的评审程序大致由报奖、初评、终评和最终审定四个部分组成,在终评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初评和终评均采用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为了保证评选的权威性,评委会会议的有效人数(包括特邀评委)不得少于评委会总数的四分之三。自终评结果在行业有关报刊或相关网站上公布之日起,征求异议(异议期为30天),若有异议,办公室将进行调查;异议期过后,召开一年一度的全体理事大会,由理事会最终审定本年度的获奖项目及人员。正是这样完善、严谨的评审制度,以及评委与理事们严肃、公正的工作作风,使“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及其评奖结果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并在科技界及汽车产业界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基金委员会提供的材料显示,1990年至2009年间,基金委员会共评出“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994项;评出“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科技人才奖”52人;评出“中国汽车工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42人,授奖人员约6500名。此外,还推荐了一批优秀项目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先后有26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的科学技术进步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获2007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项目“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汽车的开发”和获2009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首个特等奖的‘一汽解放第六代J6重型系列商用车及其重型柴油机自主开发’项目分别获2008年度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时获得2009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低噪声汽车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也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工作人员欣喜地告诉记者。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办法》,凡是被推荐奖励的项目均应具备技术创新性突出、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推动行业(领域)科技进步作用明显三个条件。正是在这样的评选条件下,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设立二十年来,对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人员指出,自1992年起开设的“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科技人才奖”和自1998年起开设的“中国汽车工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更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不少十年前获得人才奖的科技工作者如今已成长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领军人物。
该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在自主品牌的开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基金委员会评定的项目都是以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项目为主。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企业更加重视科学奖的申报工作,更加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