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中石化宣布,明年起全面供应国四油品(燃油中硫含量在50ppm以下)。而在几天前,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谈到全国大部分区域内接连出现的雾霾天气时还强调:我国油品的标准不够。尽管他已承认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的直接责任者之一,但并不认为这是由于炼油企业的质量不达标。
高硫燃油成大气污染最重要的内因之一
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冬天盼着出太阳,没有人希望冬天里刮大风。但是在雾霾久久不愿散去的今天,人们却常常要盼着冬天里大风的来临。因为只有风,似乎才是清走笼罩在人们心头阴霾的最有效手段。
所有中国人应该记住的是:2012~2013年的这个冬天,中国连续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北京等北方和中部城市连续经历了空气质量六级的严重污染。这一影响范围已达130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世界第三经济强国、我们的近邻———日本三倍以上的国土面积。根据北京市各监测站的实时数据显示,在雾霾天里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浓度峰值突破300微克/立方米,在污染严重时的小时均值甚至达到了600微克/立方米以上。而在日本靠近中国的一些县内,近期有多个地方PM2.5浓度值超过了日均35微克/立方米的日本国内标准,已经引起日本人不小的惊慌。
电视新闻里出现的气象专家经常说的是:冷空气偏弱是形成今冬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但形成严重污染内生的原因却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大气污染。
从北京市的官方数据来看,影响北京雾霾天气的成分中,机动车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研究结果看,也都是机动车排出的PM2.5占总排放的20%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平均的水平。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机动车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机动车所燃烧用的油品中的硫含量,是决定PM2.5等颗粒物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最为关键的因素。
燃油品质低下并不仅是油企一家的事
长期以来,在汽车业界的多次研讨会上,就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所提出的燃油品质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把汽车尾气中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归功”于燃油中的硫,尤其是商用柴油车燃烧低品质燃油所形成的污染,更是高硫燃油对环境造成的最大危害。
其实,严重的机动车污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化前期的日本也是家常便饭。为了整治大气污染,日本人实施了比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更为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为了防范细微颗粒物的排放,2000年12月日本东京都制定的相关条例中,有明令禁止PM2.5排放不达标的柴油车在市内行驶的规定。
比较日本和中国主要油品企业的做法就能发现,在面对燃油品质升级的过程中,日本的几大油企一致采取的是自主降硫的思路。2005年日本的石油行业已经自主将相当于欧Ⅴ排放标准用油的硫含量为10ppm以下的汽油、柴油引入到市场,而相应的国家要求实施日期分别是2008年和2007年。
反观中国,早已具备技术手段的两大油企集团,由于经济利益的博弈,造成汽车行业早就盼望着的低硫燃油在全国范围内的供应却遥遥无期。除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提前实施了国四排放标准的大城市以外,有些地方用含硫量限值在350ppm的国三燃油甚至都不一定有保障。难怪连环保部门的主管官员最终也在不断的妥协中,与企业一同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高硫燃油实现国四排放标准的可行性,从技术体系上讲这根本是一个不该研究的问题。
希望未来不再拿燃油品质说事
“国四柴油车标准的两次推迟还是严重地影响了总量减排工作的开展”,这是记者在日前采访环保部官员时听到的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现在我们需要回过头来思考的是:在面对全民健康甚至是国家生存的艰难时刻,除了炼油企业之外,那些当时打着为行业、为企业着想,一再强调产业现实基础的相关部门、组织就不应为现在严重的大气污染负责任吗?就连环保部门自身,在一些相关行业一再要求推迟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和燃油供应企业叫板的情况下,也并没有采取更为坚决的措施,反过头来炼油企业还要怪罪是你燃油品质的标准不够,这岂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难说?
在国内已经出现大面积严重污染的今天再回过头来看,燃油品质当然是一个影响空气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实再仔细想想,在国外油品升级通常由国家税收、生产者和消费者三方面共同分担增加的成本,提高燃油品质需要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也就是资金的投入,如果只由炼油企业自己承担也是有失公允的。令人欣喜的是,由环保、质检、商务、能源等四部委于2012年8月联合发文的《关于促进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了相关油品生产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在提高燃油品质工作中的具体责任,而且环保部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研究的低硫燃油消费优惠政策有可能在不久即将出台。日前,工信部也出台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加大新能源汽车试点的措施,其中包括提升机动车的污染防治水平,加强汽车燃油效率管理,加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试点和甲醇汽车试点等工作。这些利好都足以让我们相信:未来中国人使用机动车将不会再拿燃油品质来说事。
当然,机动车污染不仅仅是燃油品质问题,加速淘汰“黄标车”,减少污染最为严重并难以控制使用工况的商用柴油车(如柴油公交车)的使用,改善在用车使用结构,在出租等公共事业及公务用车中增加新能源汽车和燃气车的比例,这些都是减少大气污染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北京率先在国内实施京Ⅴ燃油标准(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时刻,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北京等大城市提前使用更清洁燃油的今天,不久就是全国范围内使用低硫燃油的明天。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