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品力、竞争力、创新力缺一不可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18-04-27 18:34
分享到:

商品力、竞争力、创新力缺一不可


  在4月下旬举办的北京车展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建一正式对外发布了一汽自主品牌战略及未来发展规划。一汽并在北京车展上专门设置新技术展示区,展示13款发动机和总成,包括7个乘用车平台系列、6个商用车平台系列。作为执一汽自主品牌开发牛耳的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博士,在车展上也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
  4月24日,在北京车展现场,李骏博士接受了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十几家主流媒体的专访。
  中国工业报:李博士,首先祝贺您和您的团队4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您主持开发的“一汽解放第六代J6重型系列商用车及其重型柴油机自主开发”项目,在技术创新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突破?
  李骏博士:非常高兴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汽车技术进步奖,参加这个会我非常高兴也很激动。非常激动的是,第一次设立特等奖,我们的项目很容幸地通过投票获得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最后获得了这个奖。
  我觉得J6的技术创新总结起来有以下几项:
  第一个是无引进的东西,确实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做起,4大车型、160多个品种完完全全是自己做的,确实实现了我们国家在商用车发展史上的飞跃,J6把原来解放的底盘、总成、技术全部更新,而且还有了我们品牌的基因。
  第二个就是解放J6开发的深度超乎寻常,它涉及到了11升、13升发动机,涉及到了底盘,涉及到了变速箱,涉及到了全系列的车桥以及车身。
  第三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第一次,确确实实地实现了面向整车六大性能的正向开发。以前的开发都是逆向的,就是看了一个车抄一下然后再做实验,然后再改,这次确实把整车的六大性能都定义好,然后做了正向开发,我们创造了一套正向开发的流程。
  第四个就是我们不但解决了车的系统问题,也第一次解决了车的测试数据问题,真的按照80万公里去做路试,而且符合欧洲的标准,这在我们国家汽车的开发历史上也是没有的。
  最后一点是,解放公司把这个车按照我们的设计真正地做出来,而且做得很吸引客户。
  中国工业报:“一汽解放第六代J6重型系列商用车及其重型柴油机自主开发”项目,不但在技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突出的销售业绩,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李骏博士:我们一汽这几年把合作发展转成自主发展之后,企业每年都提出怎么提高我们产品质量,怎么打破我们销售只能卖低成本。徐建一总经理提出的“三年两改观”,即是用三年的时间在两个方面改观,一个是在管理上改观,另一个是技术的改观。
  我理解改观是“三力”:就是整车的商品力,总成的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力。什么原因呢?一汽是一个整车厂,他的发展靠卖车实现。汽车是充分竞争产业,它不是供给制,也不是航天、军工行业,你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你这个车多少钱不是企业领导说了算,是市场客户说了算,所以整车要有商品力。整车是有总成的,整车有商品力,总成必须有竞争力,别人装了发动机、变速箱,你同样装一个没有他们好,你怎么会使整车有商品力呢?而总成要有竞争力就必须创新,一汽现在确定了自主发展,靠什么?就是靠创新。你没有技术,不能提高你的品牌,你就会亏,你就没有办法保持集团发展。一个企业要发展就是要卖车,现在进入自主发展就是要靠自己的产品去卖车。
  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许多新开发的车叫好不叫座?因为没有抓住车市的需求,盲目去搞多品种,消费者当然不愿意买你这个车。所以一定要抓住整车的商品力和竞争力之后才去做这个车。我们正在酝酿成立商品策划部,把有感觉的人集中在一起,随意构思,构思好了开始设计,而不是说上来就进行设计。
  中国工业报:您认为解放J6重卡的开发成功,对自主品牌轿车的开发有哪些利好影响?
  李骏博士:商用车和轿车的开发是互通的,其实商用车的开发也是非常非常难。我们在1998年酝酿解放换代时,确实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画画。
  通过一路走过来,我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自主开发。过去我们总认为汽车发展不好是没有技术,这个观点不正确,不是光有技术就行。看看国外这些公司,沃尔沃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没有技术吗?不是。最主要的是必须有流程、有标准、有体系,能够控制你的车。过分技术化的结果,是开发出来的这个车不是客户群需要的商品。
  当然现在就轿车来说,可能技术是一个大问题。现在许多公司到国外咨询、购买技术,但是回来以后开发的车还是不叫座,为什么呢?所以还是要反思自己有没有体系。我们提出来建立五个体系、五个能力。五个体系是什么?就是产品开发流程规范体系、产品开发的质量保证体系、现代化的项目经营管理体系、专业人才体系、技术发展和提升体系。同时我们要完善五个能力:商品策划能力、产品工艺制造能力、数字化分析能力、小批量精品制造能力、实验认证能力。
  我觉得中国车企未来十年解决自己的产品,只依靠咨询是不行的,现在车企存在的问题是主营业务不能支撑下一代产品的开发。你的产品都是老外给你画的,你没有自己产品的病例。你不知道产品有什么毛病,下一步怎么能实现对产品正向的升值?我们在汽车的自主开发中,创造了对比、积累制度。对比,就是和别人比,这个比较容易,你买一个成品回来拆就可以对比。积累,什么叫积累?你现在这个产品过去一路走来都有什么问题,哪儿竞争力不行,哪儿有技术缺失、哪儿有质量缺失,缺失的技术设计原因是什么?就可以从对比中找到,因为老外设计的车子你不知道他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不懂技术没有判断能力,你的技术不能覆盖它,你怎么能进行选择?
  中国工业报:今天一汽将做实自主作为品牌战略的首要位置,请问李骏博士,目前一汽自主发展的主要核心技术是什么?
  李骏博士:我们对核心技术有两个定义,一个定义就是在竞争中的技术,一汽竞争出好的技术叫核心技术;另外一个技术是世界通用的,就是只有我们公司有的技术叫做核心技术。在这次北京车展上,一汽集团把整个核心技术进行了梳理,梳理成了五个大的技术品牌。目前为止,一汽规划了五个技术平台,这五个技术平台是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可靠耐久、工艺材料和电子智能化。在这五个平台上,一汽打造五个车型系列,就是商用车、轿车、轻型车、微型车、客车。针对五个车型分别面临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我们提出了三力:就是整车的商品力、整车的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力。按照三力的要求,结合不同的车型所竞争的不同市场和竞争对手,我们目前分别设立了十个核心技术。比如说动力总成的电子技术,这个是一汽集团非常有特点的技术。我们从2000年开始,认识到汽车开始进入到机电一体化时代,如果汽车没有自己的电子技术,只能依靠应用和标定,匹配别人的电子技术,特别是动力总成的电子软件控制技术。我们经过七八年的打拼,现在终于可以说已经掌握了动力总成的嵌入式软件技术。跟大家透露一个新的消息,我们正在开发汽油直喷的电子系统,已经可以做到把大众迈腾的电脑摘下来换上我们的技术,让大家开起来还没有感觉。
  中国工业报:一汽徐建一总经理谈到品牌内涵的时候,他提出一个概念:技术创造优势。您认为对技术的投入量如何评价?
  李骏博士:我们是企业,每花一分钱都是要创造回报,所以我们必须有一套标准,当然不是国家标准是企业标准,它更严格,可以做到识别技术、运用技术。我们现在每年都有1000的个标准出来,然后利用标准来选择有价值的技术。如果我的技术有竞争力,就要大力投入。我们把基础研究、前期开发和预订设计联在一起,不能像高校教授那样,喜欢搞什么就搞什么。
  中国工业报:作为新当选的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主席,您认为中国车企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否和世界同步?
  李骏博士: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我觉得现在是这样,中国的汽车产量上来了,也让世界汽车工业界对中国的自主开发开始刮目相看,因为我们和他们一样正在做最前沿的技术开发工作。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创新的客观环境非常好,党中央提出把科技与创新作为国策;另外我们国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政府有组织力量,比如说我们承担了工信部组织的16个重大项目,做了几年下来,几乎达到和国外相同的水平。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