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汽车产业应加大力度与世界融合

作者: wsm 发表时间:2018-04-27 18:35
分享到:

  在4月21日召开的2012中国汽车论坛上,来自德国、美国、法国、印度和韩国等主要汽车生产国的行业代表,从行业发展、标准化、法律法规和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发表了各自对汽车业全球化进程中的观点和意见。世界汽车组织(以下简称OICA)主席PatrickBlain在大会致辞中明确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应该更快地加大力度与世界融合。

  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PatrickBlain:

                             中国汽车产业应更快地与世界融合

中国汽车产业应加大力度与世界融合

                                                             PatrickBlain

  在2012中国汽车论坛上,OICA主席PatrickBlain在致辞中明确了当前OICA成员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强调中国汽车产业应该更快地加大力度与世界融合。
  PatrickBlain认为,目前OICA的成员既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我们的任务和目标,首先是通过汽车展览会和研讨会来促进汽车业的发展;其次是在发展汽车行业和产品的同时,要尊重环境,提倡生产低排量的汽车、新型能源汽车等;再其次是给消费者生产安全、便利的汽车,其中安全问题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领域。”
  PatrickBlain致词中引用了一句汽车行业非常著名的箴言———“品质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他强调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的制造,质量都是重中之重。此外,PatrickBlain呼吁全世界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并能够提高燃料的质量,这在中国尤其重要。
  PatrickBlain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汽车出口量也会越来越多。从战略上来讲,中国应该更快地加大力度跟世界融合,而且中国也需要加入一些国际方面的协定,更好地推进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入世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由此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黄金时代,也使我们共同进入了合作的黄金时代。”PatrickBlain表示,“这个转折点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中国汽车产业)要进行结构改革,包括行业的结构改革和企业的结构改革,以改善产品质量,让产业有一个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二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创新,注重技术。”

  世界汽车组织(OICA)秘书长YvesvanderStraaten:

                           用一体化方案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汽车产业应加大力度与世界融合

                                               YvesvanderStraaten

  OICA秘书长YvesvanderStraaten在2012中国汽车论坛的发言中指出,需要用系统性的眼光来看待全球化过程中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如城市化问题、流动性增强问题、环境问题、安全问题、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问题,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他认为要把这些问题作为整体来考量,从而提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城市化是全球化最大的挑战之一。根据联合国的统计,2030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将增长到50亿,到2050年将会增长到60亿,而且这些增长主要源自非洲、亚洲这些地方的发展。根据麦肯锡的预测,2025年中国城市人口将从2005年的5.72亿增长到9.26亿,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同时,到2025年中国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超过221座。
  另一个巨大的挑战来自能源及环境。YvesvanderStraaten表示,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在排放方面的立法,纷纷在油耗方面制定新的标准,开发了很多新技术,如可变气门、缸内直喷等被进一步采用和普及,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等。
  “汽车行业现在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比如非常严格、非常高的技术要求,以及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应把这些问题做一个整体考量,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YvesvanderStraaten强调,这种解决方案不是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支付,而是能让普通消费者接受,真正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要重新考虑并进一步改进商业模型,需要稳定的、前后一致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等,把汽车、人、能源当做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认识。”YvesvanderStraaten说。

  OICA第一副主席、韩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Kwan,Young-Soo:
  给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四条建议

  在2012中国汽车论坛上,OICA第一副主席、韩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Kwan,Young-Soo针对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提出了四条建议:
  第一,中国有必要进行汽车行业的结构调整。Kwan,Young-Soo指出:“目前中国有非常多的汽车制造商,数目已经超过100家了,但他们的经济规模和竞争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我认为这个行业需要进行结构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多的资源进入到这个平台上。”
  第二,要加快汽车市场的标准化和法制化进程,尤其是在外国汽车进口方面和中国汽车出口方面,相关的标准和法规一定要加强。Kwan,Young-Soo建议:“我们要在市场的自由化、标准化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才能够真正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和汽车公司的发展。”
  第三,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应把更多的投资集中在提升小排量车型的质量和品质方面。Kwan,Young-Soo预计,未来这些经济型、小型排量的车将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第四,中国政府的政策应该更多地向汽车技术创新和开发方面倾斜,特别要为环境友好型汽车的开发做更多的工作。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执行董事KlausBraeunig:
  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将面对更多挑战

中国汽车产业应加大力度与世界融合

                                                    KlausBraeunig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执行董事KlausBraeunig在2012中国汽车论坛的演讲,是从对中、德两国汽车的“出口分析”开始的。
  KlausBraeunig介绍说,目前德国乘用车的出口正保持一个非常稳定的增长趋势。他预计在2012年,德国乘用车出口海外的数量将达到730万辆,同比增长3%,国内销售反而有所下降;在这些出口车中,每8辆就有1辆出口到中国。
  中国的乘用车出口也在快速增长,除了欧元区,在其他所有地区出口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KlausBraeunig认为,这是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结果。同时,他表示,未来中国汽车行业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首要挑战来自于贸易和法律方面。
  谈到这里,KlausBraeunig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五八协议”:“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出口工具,加入这个协议之后,只要出口产品能达到其规定的一些标准或要求,就可以直接到别的国家销售,而且程序简单,只需一次测试和认证,不需要其他审批步骤。”据悉,目前已有50个国家,包括多数的欧洲国家,及俄罗斯、日本、韩国,还有少数的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已经加入了该协议,中国目前还没有加入。KlausBraeunig说:“‘五八协议’会给中国汽车行业‘走出去’带来很大便利。”

  美国汽车工业联盟主席MitchellBurtBainwol:

                       各个国家相互冲突的法规降低了流动性

中国汽车产业应加大力度与世界融合

                                              MitchellBurtBainwol

  在2012中国汽车论坛的分论坛上,美国汽车工业联盟主席MitchellBurtBainwol做了题为“未来十年汽车工业的全球发展趋势”的演讲。他指出,汽车产生了流动性,流动性和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了继续扩大流动性,我们需要在迎接安全性、燃油效率和环境挑战的同时,保持消费者的负担能力,而不同国家相关冲突的法规则是对消费者支付能力的巨大挑战。
  “根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汽车所有权水平越高的国家,其人口的受教育率也越高,而且接受过中等或高等教育的人口百分比也越大,并且人民的预期寿命也越高。”MitchellBurtBainwol通过举例,说明流动性代表着充满活力的未来。不过,他指出,因为各国相互冲突的法规最终提高了零售成本、抑制了新技术的创新速度和采用速度,以及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这些都降低了流动性和经济繁荣。
  对汽车制造商来说,各个国家相互冲突的法规阻挡了进步并带来了贸易壁垒。MitchellBurtBainwol认为,无论产品销往任何地方,全球法规和目标的某种一致性都非常重要。尤其汽车产业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进行设计,如果汽车制造商还要为具有不同监管目标和时限的各个区域制造汽车的话,困难就更大了。
  MitchellBurtBainwol指出,“有效协调意味着去除不必要的不同,并尽可能地带来相近的法规。我们必须要考虑各个市场独特的情况,以确保我们能够扩大流动性。”
  据MitchellBurtBainwol介绍,目前一个被称做工作组29或者WP.29的小组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开始了世界车辆法规协调的工作。这个小组已成立50多年,由来自于全世界的机动车生产国和其他国家的参与者组成,是联合国制度框架下的常设委员会。

  印度汽车工业协会高级主管SugatoSen:

                      印度要研发更多低耗、低成本、低价车型

中国汽车产业应加大力度与世界融合

                                                                SugatoSen

  在2012中国汽车论坛的分论坛上,印度汽车工业协会高级主管SugatoSen发表演讲指出,未来印度要研发更多低能耗、低成本以及低价格的车型产品,以适应发展中国家需求。
  据SugatoSen介绍,印度目前是世界第二大两轮车制造商,以及第八大商用车制造商。他认为,尽管印度的汽车产业增长非常迅速,但仍然需要实现规模经济。据悉,印度目前有17家乘用车制造商,其中仅3家年生产能力在25万辆以上,3家年产量在10万辆左右,剩下的11家年产量均低于10万辆。因此,印度汽车工业公司尤其是本土公司还没有实现规模生产。
  SugatoSen表示,印度未来要研发更多低能耗、低成本以及低价格的车型,以适应发展中国家需求。SugatoSen以一款在印度非常受欢迎的小型车———Nano为例介绍说:“这款纳米型汽车的开发成本非常低,仅为2000多万美元,因此市场售价也非常低,销量很好。”他表示,这款车的设计理念就是尽可能地精巧、紧凑,它虽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对奢华品牌的需求,但确是一款非常简便的代步工具。据了解,在印度热销的另一款小车是车重不足1吨的小型卡车ACE,在印度每年的销量也超过7万辆。
  针对未来发展的方向,SugatoSen提醒道:“我们还必须要记住一点,专利和知识产权现在还不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加入到流动性的过程中去。”要加入流动性的一个便捷途径就是新能源车的开发,SugatoSen和很多中国专家的看法一样,认为在新能源车方面所有国家站的起跑线都一样,印度、中国、南非等新兴国家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作者:wsm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