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陕西省政府获悉,陕西自贸区成立一周年实现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811户,其中企业数12420户(含外资企业164户),新增注册资本3478.05亿元人民币,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306家。
据悉,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一年来,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政策红利的释放,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改善,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加之在境内外开展了一系列以自贸试验区为主题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吸引一批境内外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截至2018年3月底,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811户(占自贸试验区揭牌前市场主体总数25558户的58%),其中企业数12420户(含外资企业164户),新增注册资本3478.05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9.56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306家。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1983.58亿元,占该省进出口总额2714亿元的73.1%,其中,进口757.21亿元,占全省进口1019.53亿元的74.3%,出口1226.37亿元,占全省出口1694.47亿元的72.4%。自贸区成立以来,陕西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已将213项省级管理事权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办理,在全国率先将“人民银行开户许可”纳入联办事项,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和全程电子化,办结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
陕西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告诉记者:“自贸试验区投资,重点是要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将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实行备案制管理。”在贸易便利化方面,重点是要推进进出口贸易的监管模式创新,推进落实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以及检验检疫无纸化改革,规范“一次申报、分步处置”作业流程,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改进通关风险管控措施。推行“联网监管+库位管理+实时核注”监管制度改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及24小时通关。此外,陕西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创新教育合作机制,联合31个国家(地区)128所大学组成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扩大健康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9个城市代表团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陕西开展中医药交流合作、医疗体检、健康旅游、互访互学等交流合作。
“这一年自贸区试点任务全面推进,差别化改革和创新案例培育取得初步成果。”陕西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称,截至目前165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启动,看齐国际高标准,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是自贸试验区持续推进的工作任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