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加强文化建设彰显文化自信”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介绍我省三年来文化建设发展情况。
顾劲松介绍说,近三年来,我省文化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省文化厅主要做了以下9项工作。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成功申办并连续举办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
近年来,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7年6月,在渭南市白水县启动全省助力脱贫攻坚文艺巡演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组成演出小分队,奔赴全省56个贫困县(区)的镇村进行100场演出,有效发挥文艺作品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激励引领作用,受到当地群众好评。在2017年10月17日第四个"国家扶贫日",联合省扶贫办组织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秦腔现代戏《苦乐村官》在北京进行全国首演,受到国家扶贫办和首都各界群众肯定。组织以精准扶贫移民搬迁为主题的秦腔现代戏《家园》在全国进行第二轮巡演。
在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大力扶持民营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提出了搭建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市县设立孵化中心,开展成长性小微文化企业命名奖励工作等。全省现有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7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7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8家国家动漫认定企业。
据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介绍,目前,陕西省有省级文化先进县56个,其中全国文化先进县24个。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面铺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按标准建成8851个,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组织创排了话剧《白鹿原》、舞剧《丝绸之路》、歌舞《兰花花》、秦腔《家园》、杂技剧《丝路彩虹》、民族音乐《永远的山丹丹》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剧(节)目。西安鼓乐、中国剪纸(安塞剪纸、延川剪纸)、中国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7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省级名录项目520项,市级1415项,县级4150项。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2人、省级398人、市级1281人、县级3977人,基本建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富有活力的代表性传承人队伍。
顾劲松表示,下一步全省文化系统将认真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扎实提升文化建设新动能,努力开创我省文化建设新局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