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想状态的电商平台应该同时服务于上中下游企业,向上服务钢厂,向下服务终端,并且具有良好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未来钢铁电商的发展,始终离不开钢铁行业的烙印,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提升商业模式,实现升级改造,最终为行业发展服务。 从2013年的二三十家,到目前的近300家,近年来钢铁电商的爆发式增长令人咂舌。然而,“野蛮生长”的背后,一系列问题也相伴而生,前段时间甚至出现了钢铁厂商联合抵制自营类钢铁电商的传闻……一时间,关于钢铁厂商电商能否融合发展的大讨论愈演愈烈。
在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日前举行的钢铁厂商电商平台高层研讨会上,来自宝钢欧冶云商、河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鞍钢电子商务中心、沙钢玖隆在线、五矿鑫益联、天物大宗等高层齐聚一堂,共商厂商电商发展大计。
宝钢欧冶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云飞表示,遵循“和合”文化理念,欧冶希望与厂商、流通、金融以及深加工等相关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民主、平等、开放、共建、共享的钢铁电商生态。“建立这个生态圈,不是为了消灭谁,而要形成一个有规模的群落,大家各司其职,共享发展成果。”
在中金协副会长陈雷鸣的眼中,一个理想状态的电商平台应该同时服务于上中下游企业,向上服务钢厂,向下服务终端,并且具有良好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野蛮生长
2013年被业内看作是“钢铁电商元年”,许多电商平台在这一年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钢铁电商平台已经接近300家,其中交易相对活跃的平台在50家左右,并且钢贸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已经参与其中,例如宝钢集团的欧冶云商、五矿电商的鑫益联、天津物产的天物大宗、广东仓储物流企业的欧浦钢网等。截至2014年年底,钢铁电商的交易量大约占到钢铁流通总量的10%左右。
五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力木表示,从过去几年到未来十年间,国内钢铁电商将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平台自建阶段。经过过去两三年的摸索和发展,业界对于钢铁电商平台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已经初步达成共识,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立足自身优势纷纷试水。
第二阶段是行业竞合阶段。各大电商平台之间在开展激烈竞争的同时,也探索战略合作空间,可能会通过一系列联合、兼并、重组等活动,压缩平台数量,提升线上线下效率,平台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也将逐渐清晰,这个阶段大约持续3~5年。目前国内钢铁电商发展正处于第一阶段末期、第二阶段初期。
第三阶段是稳定发展阶段。钢铁电商平台行业集中度将明显提升,市场由为数不多的钢铁电商平台主导,进入平稳发展期。
在安力木看来,钢铁行业的巨大生存压力,互联网经济的繁荣,以及国家全面布局“互联网+”战略,共同催生了钢铁电商的全面开花。
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钢铁电商的野蛮生长,不仅源于目前钢铁行业所处的艰难时期,而且与我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息息相关。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推进“互联网+”电子商务,大力发展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可以预见,“互联网+钢铁”的跨界融合,将为传统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注入一股新动力。
面对未来发展良机,五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斌提醒说,对于钢铁电商而言,立足钢铁行业是第一位的,而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未来钢铁电商发展始终离不开钢铁行业的烙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提升商业模式,实现升级改造,最终为行业发展服务。”
“和合”生态 在国内众多钢铁电商平台中,宝钢的欧冶云商颇具代表性。
黄云飞告诉记者,欧冶成立的初衷,是打造钢铁行业的大生态,它不是宝钢的,而是开放的、面向全行业的,希望能够与厂商、流通、金融、深加工等相关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属于钢铁行业的流通生态。
“我们打造的这个生态圈,不是为了消灭谁,而是形成一个有规模的群落,进而搭建产业互联网,共同维护行业秩序。”黄云飞表示,“和合”文化代表了和谐和合作,相应的,钢铁流通生态也将基于民主、平等、开放、共建和共赢的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陈雷鸣同样认为,钢铁电商平台之间应该摆脱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无序状态,抛弃很多非理性、非正常的发展和运营模式,找准自己的产业价值链定位,进而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行业微利背景下,做长产业链、做短供应链是企业成功突围的必然选择。”
谈及钢铁行业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电商平台,黄云飞坦言,理想的钢铁电商平台应该能够打通全产业链,完成全产业链布局。“只有着眼全产业链,钢铁电商才能走得更加长远,为此要具备交易、金融、资讯、物流和材料五大要素,实现多层次互动合作。”
安力木则认为,理想的电商平台宏观上应该能够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有效引导降低产能,压缩产业链条,改善行业生态,提升行业整体效率。同时,微观上要为产业链相关企业创造价值,例如为钢厂提供产能预售、智能匹配市场需求、化解库存风险;为钢贸商转型升级、拥抱互联网+提供有效载体;为广大中小微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和真实货源,满足个性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背景的厂商电商平台还存在较大的战略合作空间。为此,安力木建议,要通过建立厂商电商高层间密切、深度沟通机制,商定战略合作的主要维度、基本模式,按照先易后难、探索合作的思路,先积累经验,再深度合作。
“巨头”模式 7月3日,河北钢铁与宝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平等、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共同打造中国钢铁电商联盟,推进中国钢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企业和行业转型升级。按照协议,双方将主要在电商平台、物流与金融、资本等层面展开合作,探讨研究“欧冶电商”与“河北钢铁交易中心”平台对接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双方资源、市场优势与潜力,完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在电商平台、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板块资本层面的合作。
一个拥有成熟完善的电商运营平台,另一个具备庞大的产业链资源优势,宝钢与河北钢铁的牵手,也开启了钢铁厂商电商之间巨头合作模式的探索之路。正如河北钢铁董事长于勇所言,宝钢发起打造产业互联网服务体系,是对钢铁全产业链资源进行的“大一统”整合,具有前瞻性并代表行业未来发展需求。
除了联手河北钢铁之外,近两个月以来,宝钢高层还先后造访武钢集团,并与鞍钢集团接触,其中的重要议题就是钢铁电商,宝钢加紧布局钢铁电商的战略目标显露无遗。
无独有偶,鞍钢集团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试金石———B2B积微物联电商平台也于近日成功上线,首日实现现货竞价成交175.71吨,挂牌产品成交398.37吨,完成销售收入134.96万元。据预计,该平台将于9月30日全面上线,并具备仓单质押等融资服务、风险管控及运营管理等功能,提供钒钛及非钢产品、冷链等综合性服务。
对于巨头合作模式的可行性,陈雷鸣坦言,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影响力的行业巨头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他们之间的强强联合,有利于遏制部分企业恶性竞争的行为,维护行业利益,共渡时下难关。
●相关报道
欧冶云商欲共建共享产业链新生态 “靠一己之力不仅难以成功,价值也将大打折扣,而钢铁产业链上汇聚着庞大的资源,如果产业链上的伙伴能携手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就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钢铁电商生态服务体系,一起成就“互联网+钢铁”的事业。
最近,宝钢集团欧冶云商高管团队特别忙,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一个月以来,他们在宝钢集团公司总经理、欧冶云商总经理陈德荣的率领下,密集与多家大型钢铁企业、物产巨头互访交流,马不停蹄地进行欧冶云商“地推”,诚邀钢铁产业链上的伙伴共建共享新生态,共同打造“互联网+”时代的钢铁服务平台。
欧冶云商自今年2月成立以来,按照“共建、共享、值得信赖”的发展理念,打造开放的第三方平台的定位,诚意邀请“业界大佬”和“蚂蚁客户”共同参与平台建设,未来共享平台经济的“红利”。钢铁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对欧冶云商高度关注,对如何参与“共建共享”表示出极大兴趣。
为了尽快拿出共建共享方案,欧冶云商前期走访、调研相关企业,通过沟通交流,与相关企业共同探索合作模式。目前,欧冶云商初步形成欧冶电商平台的业务合作模式和产权合作模式基本框架,并制订了系列“地推”计划,其中,欧冶云商高管团队走访大型钢铁企业或者接待大型钢铁企业代表团来访,推介欧冶电商平台合作模式,探讨双方合作业务是欧冶云商近期“地推”重点。
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欧冶云商先后与鞍钢集团、首都钢铁、河北钢铁、武钢集团、马钢等钢铁企业,浙江物产、五矿集团等产业链上的伙伴分别作了交流。在交流中,双方围绕落实国家“互联网+”战略,共同推进中国钢铁产业互联网发展,构建钢铁贸易流通领域新秩序,实现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等问题,充分交换意见,并就合作的具体事宜作了诚意沟通和深入探讨。
钢铁企业和产业链合作伙伴都对欧冶云商运用“互联网+”思维共同推进钢铁产业发展,构建钢铁贸易流通领域新秩序表示赞同。他们认为,打造钢铁互联网服务体系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大势所趋,产业链上伙伴应该发挥各自优势,与欧冶云商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实现1+1>2,以适应“互联网+钢铁”形势下,市场对企业的新要求、新挑战,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他们希望,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与欧冶云商在战略层面达成一致,尽快在业务层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每次交流,陈德荣都会向对方介绍欧冶云商的发展理念和业务模式,推介欧冶电商业务合作模式和产权合作模式。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陈德荣作了题为《共建共享重构生态——关于打造互联网钢铁服务平台的思考与探索》的发言,诚邀钢铁产业链上的伙伴共建共享欧冶云商。陈德荣表示,欧冶电商平台的合作模式分为业务和产权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下的具体合作形式多样,钢铁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业务合作层面有三种模式,一是大卖场模式:针对希望快速扩充现货销售渠道的钢厂而设计的最直接、便捷的合作模式。就是将现货产品上挂至欧冶电商平台,借助欧冶电商成熟的定价销售、物流仓储、支付结算等功能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销售。
二是专卖店模式:针对希望迅速建立起相对独立运营的电商销售平台(期货及现货)而设计,由欧冶利用成熟的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支撑服务。以宝钢股份东方钢铁为例,将营销服务与生产管控紧密对接,借助互联网手段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该模式下钢厂既满足自身品牌经营的独立性,享受私有云数据库,又能够借助欧冶在用户引流、金融服务和仓储物流等方面的支撑。
三是电商联盟模式:针对已发展自有电商平台(或计划建立)的钢厂而设计,以联盟形式共享1+1>2的共赢效应。在该模式下,欧冶电商与其它电商平台进行数据互通,立即实现用户数量、挂牌资源量、仓储物流网络及可选金融服务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对于用户信息开放存在顾虑的,欧冶可承诺用户数据单向透明,即欧冶平台用户可访问联盟平台进行采购,而联盟平台用户不能访问欧冶平台进行采购。
产权合作层面,欧冶电商将作为率先上市的运作平台,分别引入钢厂、钢贸商及其它战略投资方等多重投资主体,打造成为真正的第三方公众化钢铁服务平台。合作钢厂可通过参与以有限合伙企业形式专门搭建的持股平台,以上市前累积贡献的平台交易量为份额分配依据,以低价格锁定电商平台股份,既享受欧冶电商平台带来的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的效益,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陈德荣在与不同企业的交流中,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欧冶云商要搭建一个庞大的钢铁服务平台,提升钢铁生态圈体系能力,再依托互联网优势,充分挖掘其中价值。靠一己之力不仅难以成功,其价值也将大打折扣,而钢铁产业链上汇聚着庞大的资源,如果产业链上的伙伴能携手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就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钢铁电商生态服务体系,一起成就“互联网+钢铁”的事业。
(严伟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钢铁电商平台已经接近300家,其中交易相对活跃的平台在50家左右,并且钢贸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已经参与其中。截至2014年年底,钢铁电商的交易量大约占到钢铁流通总量的10%左右。 (资料图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