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上半年,湖北省建筑钢材总产量合计约558.4万吨,达产率仅在41%。大部分产能闲置直接提高了钢厂的边际成本。湖北省作为一个建筑钢材净流入的省份,各钢厂品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在近两年市场行情持续单边下跌的背景下,钢铁产业链的参与者无不正在这场漩涡中艰难前行,大面积的亏损导致钢厂的产能难以有效释放,据上海钢联我的钢铁网(Mysteel)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湖北省建筑钢材总产量合计约558.4万吨,达产率仅在41%。大部分产能闲置直接提高了钢厂的边际成本。另外,地方性房地产等项目的萎缩,使得需求量短期难以明显有较的增长。湖北省作为一个建筑钢材净流入的省份,各钢厂品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经湖北省政府批准,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正式在2014年9月份开工建设,并计划于2015年8月竣工投产,该项目一期投产达到年生产铁300万吨,生产钢325万吨,品种基本全部以生产建筑用钢为主。后期金盛兰钢厂的资源品牌将名为“金罡”牌。这300万吨建筑用钢无疑将成为近年来湖北省内较大的一笔钢铁投资项目,也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湖北省建筑用钢的竞争格局。
建筑钢材生产格局突变
金盛兰集团是湖北省区域内继武钢、鄂钢第三个拥有先进大型高炉设备的长流程钢厂,其设计产能甚至超过了鄂钢(建材120万吨+线材60万吨)的产能水平。目前,该厂已完成一座1350m3高炉、年产150万吨炼钢铁水;1座120吨转炉,年产钢水160万吨、铸坯150万吨;2套高速线材生产线,年产120万吨盘圆;累计已完成投资近40亿元,计划于2015年8月18日第一套高炉正式投产。据悉,第二套高炉、转炉、连铸、轧制系统也已经陆续启动,预计2016年2季度也将建成投产。据了解,根据该项目的产能设计与淘汰落实产能及减量置换测算,后期本省增加建筑钢材的产能将达到200万吨。因此,据我的钢铁网统计,截至2015年8月,湖北省生产建筑钢材钢厂达到约16家,合计产线约29条,同比增加4条;总产能约在1575万吨,同比增加约200万吨。具体来看,2014年全省建筑钢材实际产量约在1122.7万吨,根据2014年全省整年的表观消费量1749.82万吨来看,其远大于实际产量,这给外围钢厂的流入带来了空间。但随着后期金盛兰资源的生产投放,这对外围资源的流入本地市场或将带来一定冲击。
据我的钢铁网跟踪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长流程建筑钢材钢厂的达产率基本维持在65%~75%调整;而短流程建筑钢材钢厂的达产率中,湖北省钢厂基本仅维持在30%~40%间调整。因此,今年湖北省主导市场资源呈现库存量低,集中度高的格局,整体产量基本与达产率表现同步。
据悉,金盛兰投产后,其产品主要投放武汉(约70%),长沙(约20%)、重庆(约10%)等市场为主,其余区域将根据产量与需求情况做出调整。由此看来,湖北(武汉)市场的投放比例最大。
钢厂间梯队价格竞争或加剧
在金盛兰钢厂投产前,现湖北省螺纹钢资源主要以鄂钢、萍钢、信钢、冷钢、马长江、桂鑫、安徽富鑫、新兴铸管、新武钢等钢厂流通为主,其中以二线品牌——萍钢占比最大,市场投放量约在5.5万吨/月,占比13.72%;其次为冷钢、马长江、信钢等资源依次递减。今年以来,部分传统的“老牌”钢厂已逐渐淡出本地市场,因此今年具体钢厂的平均常态库存总量约在28万吨。
金盛兰第一期第二阶段投产品种主要以螺纹钢为主,根据该厂螺纹钢年产能180万吨来看,若按今年长流程钢厂的达成率75%测算,即每月“金罡”牌螺纹钢投放于市场的资源约11.25万吨,其中武汉地区约占7.8万吨,此产量虽少于鄂钢每月螺纹钢的投放量,但其投放量大于其余二、三线资源的投放量。
与现有平均库存水平对比来看,其对市场价格的冲击毋庸置疑,但满负荷可能性或不大,后期根据平均达产率进一步对比。二、三线资源分别以萍钢、信钢、冷钢、马长江等钢厂间的价格竞争较为激烈,桂鑫、富鑫、徐州东南等钢厂间的价格竞争较为激烈。二、三线之间的价差基本维持在100~120元/吨。按照以往新进钢厂的价格定位来看,其价格水平基本难以趋于二线水平。这将导致三线钢厂间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不排除后期二、三线资源的价格差或又将有所拉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贴牌”资源盛行,对应“贴牌”资源比例的增加又或将对一、二线资源的价格形成竞争,品牌间的价差仍将有所调整。整体看来,新品牌资源的投放则将需要时间周期来进行价格定位。后期伴随资源的投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
“金罡”牌资源作为湖北省新进品牌,其优势是产品集中,产量较大,能满足本省资源需求的空缺,外省资源流入份额或将减少,钢厂间的梯队价格竞争或将加剧;“金罡”牌资源作为湖北省新进品牌,其劣势是价格定位暂不确定,市场依赖度有待时间验证,是否会出现“贴牌”预期将对其本身品牌推广或形成压制。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