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企业整合和重组,以及大型化肥基地建设,促进基础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届时,氮肥企业数量减少到200家以下,大中型氮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80%以上;磷肥企业数量减少到150家以下,大型磷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了解到的。据悉,我国化肥产业“十二五”发展重点已初步确定,目前正在积极征求各方意见。
市场需求将小幅增长
数据显示,2005~2009年,国内粮食连续5年稳产高产,我国化肥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据预测,“十二五”及2020年前的化肥需求还将有小幅增长,按粮食自给率98%测算,预计2015年化肥需求约5100万吨,2020年约5300万吨。
根据初步规划,国内化肥行业未来5年的产量和产品结构目标是:氮肥、磷肥自给率保持110%~120%,钾肥自给率60%以上,高浓度肥料维持合理比例。化肥产业结构目标是,2015年原料产地化肥产能比重提高到70%,能源产地特别是具有能源优势的粮棉主产区实现尿素自给。其中,云南、贵州、湖北、四川四省磷肥产能比重提高到70%。另外,消费区域形成比较完善的复混肥料、缓控释肥料和掺混肥料加工、集散、分销和使用服务体系。
技术装备发展方向明确
“十二五”期间,化肥行业技术装备发展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氮肥工业:大型企业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吨合成氨综合能耗降到30吉焦以下,以煤为原料的吨耗降到50吉焦以下;吨尿素氨耗降到575千克以下;原料本地化率达到70%,动力自给率达到60%。
磷肥工业:磷资源加工利用率显著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氟回收利用技术进一步推广。
钾肥工业:氯化钾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盐湖卤水制取硫酸钾技术进一步完善,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难溶性钾资源利用技术有所突破并逐步推广。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企业整合和重组,以及大型化肥基地建设,3~4家大型钾肥企业集团规模将进一步壮大。同时,化肥工业经济效益将显著提高,资产利润率达到工业行业平均水平,有竞争力的产能比重要从40%提高到70%。
磷复肥发展重点确定
据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磷复肥工业的发展还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到2015年,湿法磷酸净化替代热法磷酸150万吨,全行业磷石膏利用率要达到年排放量的30%。
目前,磷复肥重点发展方向已定,主要有:控制磷肥总量,防止盲目发展,3~5年内不再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提高中低品位磷矿利用率,增加资源保障程度,以优化资源配置、兼并、重组、联合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开发新品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改善经济效益;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行业形象,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积极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
磷复肥“十二五”发展目标提出重点发展的磷复肥品种是:缓控释肥料及专用肥料、功能肥料,适用于节水农业的滴灌肥原料,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的液体肥等新型肥料及各种专用肥。同时,DAP、MAP、TSP、NP、磷酸基NPK复合肥暂不发展;SSP、FCMP中的磷含量虽然较低,但含有硫、钙、镁、硅等作物需要的中量元素,同时可以利用品位较低的磷矿,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可保持现有生产能力,但不宜再扩大规模;加强对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将难溶性的磷变为植物易于吸收的养分等新型肥料的研究。
另外,“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磷复肥行业的淘汰机制,三年内现有硫铁矿制酸装置采用水洗净化流程以及10万吨(含)以下硫铁矿制酸、20万吨(含)以下的硫磺制酸装置逐步退出市场,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不到10%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相关报道
硫酸产能过剩成定局
据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硫酸行业将控制产能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大型制酸装置的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加快硫铁矿山选矿装置建设,促进烧渣的梯级利用;降低制酸装置尾气SO2排放量;积极寻找硫资源,鼓励各种硫回收;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技术创新。
与此同时,要继续进行原料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冶炼副产硫酸和伴生硫精砂资源;做好“三废”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向环保要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大型冶炼企业与化肥、化工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与完善行业准入制度。
硫酸工业“十二五”发展已初步确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能控制。硫酸产能应控制在8000万吨以内;但是根据各方面动态统计,至2015年硫酸产能将达到8500万吨,产能过剩已成定局。因此,近5年内基本不再新建硫酸装置,充分利用现有及在建的冶炼副产硫酸。3年内,根据三废排放、节能、节水新标准,淘汰硫酸产能500万吨以上。
二是产量目标。2015年硫酸产量将达到7500万吨左右,其中:硫磺制酸约3500万吨,约占47%;冶炼烟气制酸将超过2500万吨,约占33%;硫铁矿制酸约1400万吨,约占18.7%;其他原料制酸约100万~200万吨。
三是节能减排目标。硫磺制酸年回收蒸汽总量将达到520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CO2)1900万吨;矿制酸年回收蒸汽量达到180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00万吨;冶炼制酸争取在5~10套装置增设低温位热回收系统;到2015年硫酸企业尾气全部达标;废水全部达标排放;矿制酸废渣充分利用。
四是提高硫资源自给率。硫资源自给率争取达到60%;国内硫磺回收能力将达到700万吨,产量预计400万~500万吨;有色金属冶炼的发展,将增加硫资源300万~400万吨;鼓励电厂锅炉使用高硫煤,从排放尾气中回收高浓度二氧化硫(SO2)。 (陈淼)
作者:曹雅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