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10年,与半导体相关的精细化学品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精细化学品产业将迈入高速发展期。”中科院化学所副所长杨国强对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得到了“新常态下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座谈会”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为梳理化工新材料的发展现状,研究下一步发展思路。由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主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新常态下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座谈会”日前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3D打印材料、节能环保新要求下的化工新材料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电子化学品的需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服务装备制造、人口老龄化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徐坚介绍了3D打印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民政部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介绍了人口老龄化对原材料工业和新材料产业的强劲需求;清华大学教授王晓琳介绍了节能环保新要求下的化工新材料发展机遇;巨化股份浙江博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介绍了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科院化学所副所长杨国强介绍了其团队超高精细光刻胶研发的新进展。
其他与会代表也为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积极献言建策。中石化科技部合成材料处处长庄毅表示,中石化已确定要从石油化工向能源和材料转型,尤其在3D打印材料方面,部署了3D项目群,目前,组织了七个团队在从不同方向攻关摸底,希望两年内能找出可行的突破点。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谢鹏程介绍了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的新突破。中国石化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秘书长王孝峰介绍了专委会下一步促进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工作计划。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当前,我国石化化工行业产值已全球第一,2014年突破了14万亿元,但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造成产业大而不强的原因很多,其中化工新材料研发创新和产业发展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经济新常态下,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中国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第四条提出“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3D打印材料的发展最具典型性,中科院化学所和半导体所在过去一年中组织七个课题组协同攻关、已经公开实审的57个3D打印用高分子材料专利池将极大的推动3D打印新材料的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第五条提出“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这对制造业来说却是个机遇。我国当前老龄人专用品不到2000种,而日本有4万多种,日本和法国都想进入中国老龄产业。多生产为老龄人服务的材料和产品,化工新材料大有可为。
中国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第七条提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在节能与环保的新要求下,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第九条提出“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当前,传统化工行业和化工新材料行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既是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举措。
此外,“一带一路”的建设等都将为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高分子材料作为轨道交通所需的第三大类材料,将随着高铁“走出去”获得新的增长点。潘爱华最后表示,工信部将认真梳理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尽快提出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促进化工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报道
电子化学材料国产化急待政策支持
“国内电子化学材料良率和品质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核心技术匮乏,进口依存度高;发展空间大,争取弯道超车。”巨化股份浙江博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在“新常态下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如是说。
电子化学材料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平板显示器、LED、太阳能电池等半导体产业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化工材料。对企业而言,电子化学材料产业为跨界产业,需要用半导体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实现化学品的精益化、专业化生产。对国家而言,电子化学材料为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产业,为“两化”融合的重要体现。当前对外依存度畸高给国家带来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据陈刚介绍,跨国气体公司供气能力强、产业配套完善、生产技术高端、拥有全球化的发展格局,掌握着电子气体的领导权、话语权、控制权。国际上企业大、高垄断、产品系列化品质高、研发能力强、能提供一体化服务。国内企业小而分散、产品少且单一、品质集中于中低端、研发能力弱、服务单一。
电子材料行业产业面临发展困境,一是技术发展滞后,自给率很低。材料产业技术严重滞后于微电子、光电产业的发展。入行门槛高、产品单一、规模小,无法形成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导致高端市场自给率不足10%;二是国内企业提升技术的积极性不高。投入大、技术要求高、认证期长、见效慢。半导体行业材料供应商准入门槛极高,表现为设备投入大、管理要求高、产品导入期长;三是半导体企业导入国内产品的积极性不高。
担心更换材料对产品带来质量风险。
国内企业一旦技术突破,国外材料商就下调价格,价格差距不大,导致国内半导体企业更换的必要性不强;四是国内半导体企业体量小,导致话语权弱。国内半导体企业多为代工企业,缺乏自主话语权。国外半导体企业直接指定上游供应材料的企业,导致国内代工企业无自主话语权;同时需要客户认可才能更换上游材料。
此外,电子化学材料行业还缺少领军企业,高端人才缺乏;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配套行业水平有限,需整体协同发展。为此,陈刚建议,电子化学材料下游行业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朝阳产业,希望国家通过出台政策和提供专项基金鼓励电子化学材料国产化。
(陈祎淼)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