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一工地天然气管线泄漏发生火灾,引燃了路旁轿车和树木,造成两名群众轻度灼伤。当天,在第二届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教授、天然气管网安全运行专家刘伏生指出,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气体燃料,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但由于天然气本身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加大,其安全问题随之加剧,是我国能源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有权威机构就实施全国天然气输气管网联通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证和协调,以至于许多影响管网联通实施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导致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油气发展快 管道里程长
中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高级工程师颜辉介绍,管道运输是石油和天然气主要运输方式,全球陆地上70%的石油和99%的天然气全是依靠管道进行输送。随着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管道总里程已经从1958年的200公里发展到2014年的12万公里,预计到2015年,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将达到14万公里。
目前,我国长输油气管网基本形成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管道运输网络,对于保障我国油气田稳产增产和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长输油气管网形成了西北、东北和西南三大路上进口通道,与海上运输通道一起,构筑了我国油气进口的“三陆一海”的“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形成了我国油气进口的多元化格局,对保障国家油气能源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1676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12年的5.4%上升到5.9%。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步入快速增长通道,配套运输管道建设将迎来高峰,预计到2018年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将超过13万公里。
北京翰纳维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苏云峰认为,为满足我国天然气短缺和实现供气安全和解决调峰的需要,液化天然气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同时,作为天然气产业链的延伸,城市燃气、压缩天然气将依托天然气主干管网,实现天然气二次增值,并增强对天然气终端销售市场的调控能力,未来也将备受重视。
事故次数多 应急管理差
刘伏生指出,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到现阶段,上游生产和供应的多元化正在成为趋势,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沿海进口液化天然气等资源品种和渠道越来越丰富。但下游用气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并且绝大多数用户是不可中断的,天然气运输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按照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在不同区域间调配,这就要求天然气管网具有较强的网络调控能力,具备应急保安功能。
但天然气行业是高危行业,天然气基础设施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的提高,是我国能源安全管理关键性的一环。据公开信息显示,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率平均3次/1000千米·年,远高于美国的0.5次/1000千米·年和欧洲的0.25次/1000千米·年。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油气管道建设高潮的来临,管道数量大幅增加,新建管道的运行维护由于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管理的难度逐渐加大。
刘伏生认为,目前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各类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分散,不协调,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运作,缺乏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不能在第一时间形成强有力的救援系统。二是事故应急预案缺乏实用性,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只强调了领导组织、救援队伍、事故类型及救援等,而忽略了救援的细节及外部力量、资源协调等,往往在实际救援行动中各自为战。三是在事故应急预案的系统间衔接缺乏周密考虑,综合预案和专业预案缺乏协调,不能形成有效的救援综合体系。四是忽视不同层次的要求,事故应急预案往往大而空,实际操作性较差。五是缺乏对天然气基础设施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网络共建以及资源共享问题的考虑等。
应放开准入 制定总规划
据介绍,目前国际上的管道公司均以管道完整性管理手段为核心,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法规,不断制定和完善各种文件,形成了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管道业务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尤其是传统的完整性管理的模式,一直存在着三个难点。一是如何确保涉及管道安全的各类风险要素有效识别,二是如何确保数据管理的实时性和精确性,三是如何消除现有管道管理和操作人员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而随着管道管理的不断深入,管道运营商对长输管道的管理在安全可靠、高效运行、降低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实上,在油气管道安全性管理中,突发事件的处置首先与天然气设施经营单位的相关组织部门、技术手段、管理等方面紧密相关,其中天然气设施运营企业和城市燃气企业是城市燃气系统应急能力的首要主体。北京翰纳维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苏云峰认为,需要天然气设施运营企业在运营中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寻找管线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等级,为制订针对行的管理措施,减少和降低事故和风险提供决策支持。
刘伏生表示,天然气工业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各国管网设施基本都采取了开放、公开准入政策。在有运输容量的前提下,一切需要管输服务的企业都有权利进入管网,这是由天然气管网的自然垄断性决定的。因此,国家政策上要强制管网开放,实现无歧视进入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开放才能最有效地开发利用天然气矿产和管网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利益。一是国家制定可行的天然气管网发展规划,将目前以一个部门、一个项目或一个地区为主体的规划,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总体规划,对全国天然气管网进行全面统筹,加强对项目及管网建设的监管和调控。二是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天然气质量标准,明确入网包括气源互换性指标在内的天然气各项技术指标,并尽快出台《天然气法》,将市场机制与国家监督有机结合。三是制定国家天然气战略储备整体规划和非常规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并建立天然气基础设施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