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钢铁强国四支点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18-04-27 20:13
分享到:
  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产量规模增长了4.4倍,粗钢产能在全球总产能中的比重从15%跃升至接近50%。可以说,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完成了向钢铁大国的第一次飞跃。展望下一个十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强国是我国钢铁行业实现第二次飞跃的终极目标。但由于金融危机的突然来袭,这一次飞跃注定将更加艰难。
  正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邓崎琳所言,未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的、科学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与人类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抑制气候变化的潮流相适应的发展。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钢铁工业更应强调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中国是这样,世界其他国家也应如此。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兼并重组、技术创新、管理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就被公认为撑起中国钢铁强国的四大支点。
  在邓崎琳看来,兼并重组、管理变革和技术创新是钢铁工业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关键举措,而人力资源开发是新时期必须更加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应当动员企业予以切实的重视。
  兼并重组是提高现有钢铁存量资产质量的有效途径。与世界其他主要产钢国相比,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下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缺乏强势钢企,我国在全球铁矿石谈判中只能受制于人。后危机时代,加速市场化并购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资源议价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管理变革是企业实现持续改进的内生动力。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惟有主动求变,推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革新,我国钢铁企业才能在世界经济新一轮复苏中站稳脚跟。
  技术创新是中国实现钢铁强国梦想的根本保证。就像“现代化的饮料生产线可以购买,但是可口可乐的配方永远买不到”一样,我国钢铁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根源就是创新能力不足。在低碳理念日益普及的今天,使用绿色生产工艺制造绿色钢铁产品,将是大势所趋。
  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科技进步,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创新型人才越来越成为各国开展军备竞赛的秘密武器。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中,人力资源建设必须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开展“人才总动员”。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