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回避关键问题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最能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无疑就是营商环境。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主席、自治区总商会会长安润生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和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但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胡卫认为,提升营商环境重在攻坚克难。
中国营商环境中等偏上
胡卫介绍,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所列的营商指数全球排名,中国排名第78位,仍居中等偏上。依据该报告的标准,中国在涉及行政审批或督办事项上仍然效率较低,而在工商登记、合同信用、资金融通等方面进步则很大。对照来看,目前国内实践中,特别是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代表的领先实践中,主要的营商环境改善措施体现为两个方面:以时间、程序和成本节约为特点的投资与贸易的国境上便利化;以监管改革为特点的国境后市场管理制度创新。这两方面的制度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总体评价都较好,但在一些敏感领域和环节上的改革,仍然是不明显或几乎未触及的。
胡卫认为,中国的改革实践与国际高标准规则之间还存在差距,根本性的问题还在于对条块分割、流程整合和审批简化的改革推进不力。在《营商环境报告》编撰的15年里,中国在无法实质放权、无法减少审批环节方面的问题,以及流程不确定不透明的问题,改进成效尤其不明显。
改革不能回避关键问题
安润生认为,中国营商环境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一是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使民营企业“心酸”。二是少数政府官员不作为、不担当,使民营企业“心虚”。三是办事难、办事烦、办事慢,使民营企业“心烦”。四是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在许多地方仍然存在,使民营企业“心慌”。五是变脸现象仍时有发生,使民营企业“心痛”。六是一些基层执法人员“吃拿卡要”的问题仍然存在,使民营企业“心寒”。
胡卫表示,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有很多改革举措,但企业普遍获得感不强,很大程度上与改革总是回避关键问题有关。胡卫就涉审批环节营商环境提升提出建议:一是分行业全面摸底审批环节,初步统计平均成本、数量、时间和涉及部门;二是归并、整合或取消部分审批事项;三是对企业反映较大的一些问题进行跨部门研究、会诊和解决;四是全面提高审批流程的时控、信息公布,拓宽企业参与、知悉、申诉和回馈渠道。
安润生建议: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让民营企业“欢心”;二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让民营企业“顺心”;三要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让民营企业“安心”;四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让民营企业“开心”。
卢春房:科技创新助推我国高铁技术发展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文/图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铁总副总经理卢春房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铁建设需要科技支撑,目前,中国高铁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技术上是领先的。我国将发展更快的高铁、智能的高铁、绿色的高铁,这三个方向会同步推进,而且是相互联系的。
卢春房表示,五年来,高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就。在高铁科技创新上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补短板,另外一个是上水平。
卢春房说:“第一个补短板是指要把我国在高铁方面与世界有差距的方面补上,为此研究了中国标准的动车组,也就是复兴号,完全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在设计、制造、维修完全实现了自主化,未来复兴号还要大量生产。第二个补短板是在高铁列车控制方面,按照目标、距离来控制列车速度,以及车地双向信息传递等问题,已经突破了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硬件等关键技术。第三个是地震预警系统,经过国家地震局和铁路部门的联合攻关,已经突破。”卢春房表示,目前,三个短板问题已经补齐。同时,在原来高水平的方面还要继续上水平,比如在轨道方面,我国的无砟轨道板在世界上都处于先进水平,未来还要更进一步。
针对智能铁路,卢春房指出,下一步在智能铁路方面,包括建设、服务、运输都要做大量工作,主要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这些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来实现行程中的自决策,这些正在研究和推进中。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