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市财政地税局出台了“振兴实体经济百日攻坚财税行动方案”,通过开展财税“扶工兴贸”等系列专项行动,决心与企业“共进退”。
温州是我国民间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今年3月底,《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备受瞩目的温州金融改革就此拉开帷幕。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避免实体产业空心化,也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大势不谋而合。
在当下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实体经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初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欧洲债务危机,沉痛的教训警示我们,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回归实体经济本位,才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实体经济彰显综合国力
顾名思义,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及其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而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指建立在经济权益基础上以持有票券方式来获得对应的未来收益为目的的经济权益交易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及其关系的总和。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基础,也是社会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脱离实体经济,不仅会增加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而且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从某种程度来说,以虚拟经济的膨胀应对实体经济的乏力,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爆发进而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根源。
201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今年1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回归实体经济,无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制造业避实向虚倾向明显
回归实体经济,正成为全球制造业重构的必由之路,而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从某种程度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危机,祸起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和实体经济大萧条。有资料表明,当前美国的虚拟经济总量是实体经济的5.4倍,而欧元区和日本分别达到5.2倍和6.5倍。美日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区持续低迷,世界发达国家能否摆脱当前危机的关键要看实体经济。
虽然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度有限,但当下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也并不宽松。近年来,在我国制造业基础尚不坚实的条件下,制造企业“避实向虚”倾向日益显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始脱离实体产业进入虚拟经济,不少民间资本转向房地产、股市等市场,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低迷”的错位局面。
以钢铁行业为例。自从去年以来,我国钢铁业便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怪圈,钢材卖出了“白菜价”,企业销售利润率直线下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已经从去年同期的3.06%骤降至0.13%;倘若剔除投资收益,钢铁主业更是无利可图。业内人士坦言,时下一吨钢的利润只有1.68元,一斤螺纹钢就赚两块钱。
中央提出,必须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正是切中时弊。放眼全球,在欧美发达国家重提实业化、振兴制造业的大背景下,只有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稳步前行、傲视群雄。
完善体制机制是关键
然而,资本天生就是趋利的,只要某些虚拟经济领域存在高额投机利润,贪婪的资本就很难安心于实业发展。我国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金融依赖现象,资产金融化和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化现象较为突出,一些企业甚至抛开主业,转而依靠房地产、股市等副业投资获利,导致社会资本越来越多地流向虚拟经济领域。
为引导社会资本回归实体经济,必须创造一个实体经济平均投资回报率不明显低于虚拟经济的环境,而关键在于完善体制机制。只有消除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各种门槛和壁垒,建立有利于资源均衡分配的体制机制,我国实体经济才能真正拥有发展的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山东即墨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例如,对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生产性设备投资贷款基准利息的100%给予补贴;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基准利息的50%给予补贴;协调投融资机构设立1亿元贷款周转金,专门用于企业还旧贷新等等。今年1~8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55家,比去年底增加3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72亿元,同比增长23.5%……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即墨从做强实体经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即墨的实践充分证明,引导社会资本回归实体经济,为实体产业创造大展拳脚的空间,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先决条件。一方面,要加大金融财税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和广度,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实体产业;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让房地产业回归实业,避免虚拟化;切实加强对资本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使其真正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舞台而不是投机的温床。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快税费改革步伐,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削减各种非税收费,保证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作者:焦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