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资委全面摸底央企风险管理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18-11-24 10:09
分享到: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向央企发布了《2011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模本)》,要求各央企自愿填写报告,逐一简要说明2010年度重大风险的管理情况,包括简要说明重大风险产生原因、发生后的影响、解决方案及今后的应对措施。
  《报告(模本)》要求相关央企简要说明企业为开展2011年度风险评估,尤其是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在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建立风险事件库的有关情况。
  中央企业风险管理已经陆续开展五年。国资委曾多次组织各种类型的风险管理研讨会。尽管很多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但是管理者对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并不满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既有内部的战略定位、投融资决策、财务和运营、合规性等风险,也有外部的市场需求变化、政策法律改变、宏观经济调整、资本市场波动以及其他方面的风险。如何识别、判断、监测、控制这些风险,已成为投资者、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和证券监管机构共同关心的热点。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走出去”的央企逐渐增多,海外资产的损失也随之增加。继中航油、中信泰富海外巨亏事件后,中铁建近期由于沙特轻轨项目实际工程量比合同工程量增加,亏损41.53亿元。央企境外巨亏而导致的资产流失已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大敌。央企的风险管理工作也因此备受关注。
  据国资委统计,截至2009年底,共有108户央企投资涉及境外单位5901户,央企境外资产超过4万亿元,当年利润占央企利润总额的37.7%,甚至有的企业境外项目利润占公司利润的50%。
  在我国,风险管理目前仍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已成为当前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强化央企的风险预警,同2010年报告模板相比,国资委要求今年的报告要以附件形式说明企业在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后对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时,所采用的评估标准。
  点评
                        须为央企海外投资“止血”
  自去年以来,针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措施逐渐增多,央企境外投资面临难度加大。虽然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未变,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越来越捉摸不定,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因此,央企境外投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纳入监管者的视线。
  国资委自2009年开始,对央企的境外资产进行了一系列排查工作,此次排查涉及近6000家中央驻外企业和中央企业驻外子企业的境外国有资产。今年,国资委对各大央企下发的《关于中央企业清理规范境外投资中个人代持产权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央企个人代持境外产权,均纳入本次清理规范范围之内。实际上,个人代持境外产权是央企境外资产最大的“出血点”,也是一大监管难题。所幸的是,为保障境外资产的安全,国资委已开始着手研究制定新的央企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包括限定企业的境外投资资质、规范央企海外产权、改革海外投资审批办法、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等。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