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公章是企业处理内外部事务的印鉴。公司对外的正式信函、文件、报告等,盖了公章后便具有法律效力。一些企业由于在印章管理上有漏洞,导致企业出现法律风险,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从未见过的合同盖了公司印章
2009年,朱寄和方位一起从一家外资机构辞职创业,共同设立了一家投资公司,二人同心协力,截至2013年,公司的经营业绩已相当可观。2013年元旦同学聚会时,朱寄听说俄罗斯有矿产资源出售,与方位协商后经过考察,二人决定前往俄罗斯收购该矿产。但是投资公司这边就要选择可靠的人来管理,最终选择了踏实的普林。
2014年12月,完成收购的朱寄和方位接到了普林称公司被人起诉的电话,对方要求投资公司履行投资5000万元的合同。接到普利的电话,朱寄和方位莫名其妙,两个人也从未跟起诉他们的这家公司签署过任何文本,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处理完手头的重要事情,二人急急忙忙赶回国,但此时法院的一审判决已经送达,法院判决朱寄的公司履行合同。朱寄赶忙去找他的律师朋友,从所有能够接触公章的人员开始排查分析。经过调查发现,公司行政部刚刚工作半年的小林,离职后去的公司就是起诉他们的这家公司,而且行政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接触到公司公章,于是他们赶紧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正在等待公安机关的调查。另外一个真实的案例也是类似的情况,某公司突然接到已经离职的高管告到劳动仲裁的申请书,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80万元,证据就是盖有公司公章的欠款条,公司称这个高管原来是掌管公司印章的,肯定是他自己盖的,但又拿不出任何能够证明该人曾掌管公章的证据,最终被裁决全额支付拖欠工资。
印章管理要有制度和使用程序
上述两个案例反映了同样的问题,作为正在经营的企业,对公章的管理问题存在哪些风险?城和城智库就此对100家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很多公司存在问题,如印章保管制度不健全,未设专人保管,没有限定印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审批程序,没有设立印章使用台账;印章管理人员对使用印章材料不严格审查,在空白介绍信或空白纸张上盖章;印章保管者让印章离开自已的视线或因自己没时间让他人代为盖章,在没有监管人的情况下允许他人携带印章外出;甚至有的公司印章丢失或被盗后不及时报告,不及时报案,也不主动在报纸上发布公告声明作废,从而留下了潜在的风险。那么,公司印章应该如何管理才能规避风险呢?
首先要明确公司印章包括哪些类型?一般来说,公司印章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公司和下属分公司的行政印章、合同专用章和财务专用章,二是公司机关部门印章,三是公司党务、工会、团委及协会印章,四是项目部印章,五是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个人名章。
对于印章管理,企业应当制定印章管理规定,指定印章归口管理部门,明确企业各部门印章管理职责,明晰印章刻制、使用流程,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印章使用台账,制定印章使用申请表。申请使用印章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印章管理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经过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批准。经批准后,印章使用单位应填写登记表,企业文书人员对文件要认真审查后才能在相关文件上盖章。盖章时必须由印章保管人员亲自实施,不能让他人代替,同时不能让印章离开印章保管人员的视线。未经企业主管领导批准,不允许将印章携带外出,特殊情况下需携带外出时,必须指定监督人员随同。印章遗失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取得报案证明,同时在当地或项目所在地报纸上刊登遗失声明。另外,企业印章管理部门应按照印章管理规定组织相关人员对所属单位印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实际上由印章引发的公司风险远远不止上面两个案例所涉及的类型,近些年由印章管理不善引发的纠纷层出不穷,企业应加强印章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作者:zj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