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12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确定上述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的核心目标。
接掌国资委主任近四个月的王勇首次正式面对公众,并作了长达28页的报告,详述了“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的发展思路。与会代表注意到,强、优都已不是规模层面的指标,王勇时代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这意味着,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央企业已成为多个行业的排头兵,未来考虑更多的将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
深化改革力争质的突破
王勇首先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据统计,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交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10家增加到30家,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王勇表示,“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的阶段,总体思路是围绕一大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加强三大保障。
一大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王勇解释,这些企业应具有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较强的影响力的特征。
四强四优则是对央企提出的更加具体的要求,即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就是经营业绩优、公司管治优、布局结构优、社会形象优。
王勇提出,根据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的五大战略,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在此过程中,国资委将持续提供动力、体制和组织三大保障。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提供动力保障;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增强监管有效性,提供体制保障;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供组织保障。
央企重组方向没有改变
尽管多年来,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国有资本分布面仍然过宽、过散,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合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许多行业还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一些企业仍然延续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王勇坦言。
为此,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成为国资委明年第二大工作重点。王勇表示,首先,推进联合重组。按照战略协同、资源配置有效的原则,规范推进与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并购重组。围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促进中央企业的资源向重要行业的优势企业集中。
其次,强化资源整合。中央企业将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业务结构和组织结构,采用多种方式剥离重组非主业资产。
再其次,推进产业升级。中央企业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国资委将集中力量重点支持有较好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是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就在国新公司成立的第二天,国资委宣布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整体并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央企户数至此减少至121家,离此前确定的年内减少到100户的目标还有21家的差距。
目前看来,年内央企重组至100户的目标完成难度较大,但央企重组方向并没有改变。王勇表示,推进央企重组,数量不是关键,质量和效益最重要,强调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目标任务。“必须把着力点始终放在做强做优、提升综合素质和主业核心竞争力上,切不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作者:曹雅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