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坚持“金色财富”和“绿色财富”双赢理念,以“山水都市、生态岛城”为目标,完善具有横琴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正逐步成为内地开放度最高、体制宽松度最大、创新空间最广地区之一。经过10~15年的努力,横琴将建设成为联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日前,在横琴新区媒体(北京)见面会上,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介绍了横琴新区发展建设情况。
比特区更特区
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明确要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横琴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横琴新区承担的政治使命无可替代,区位优势不可复制,生态资源自然天成,创新优势独一无二,是“特区中的特区”和“改革开放新地标”。
2011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横琴开发有关政策的批复》,明确赋予横琴新区一系列“比经济特区更特”的优惠政策。对从境外进入横琴与生产有关的货物实行备案管理,给予免税或保税,生活消费类、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等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保税或免税的货物除外;货物从横琴进入内地按有关规定办理进口报关手续,按实际报验状态征税,在“一线”已完税的生活消费类等货物除外。内地与生产有关的货物销往横琴视同出口,按规定实行退税,生活消费类、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等采购的国内货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退税的货物除外。横琴企业将免税、保税的货物(包括用免税、保税的料件生产的货物)销售给个人的,应按规定补齐相应的进口税款。
同时,广东省珠海市出台了独特的税收、金融创新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横琴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对区内从事研发设计、物流、服务外包等企业进口所需设备、货物实行备案管理,给予免(保)税。区内金融机构可以开办外币离岸业务;新区内企业可以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筹建或引进信托机构,发行多币种的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开展多币种的土地信托基金(计划)试点;国务院明确要求在横琴新区开展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试验等业务。横琴新区还专门制定了鼓励总部经济发展、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等具体的产业鼓励办法,为金融企业、总部企业等量身定制了独特的税收优惠、财政奖励、政府服务等优惠政策。
七大高端产业
根据《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新区通过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金融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等,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主要发展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中医保健、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七大产业。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5%,达到世界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中心城市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低于80%。牛敬表示,低端、“三高”产业将入驻无门。
据介绍,横琴新区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地区和港澳先进经验,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全力打造一个与国际接轨、与港澳趋同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首先,全岛率先实施“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分线管理模式,重点选择对接港澳,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高端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共洽谈引进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6家,中国500强投资企业45家,港股100强企业6家,各类金融企业超过240家。其中,总投资2400亿元的61个重点项目加紧实施。
同时,港澳合作是横琴开发的立足点,并一直致力于寻找粤港澳三方在项目合作、基础设施等方面全方位合作的最大交会点,利益整合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三地协同互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横琴新区通过龙头企业“建园区”,中小企业“购物业”,微小企业“租商铺”等三种渠道,为澳门中小企业进入横琴创造良好条件。目前,横琴新区累计引进港澳企业89家,注册资本约213亿元人民币,投资总额约50.9亿元人民币,重大港澳项目投资总额超过571亿元人民币。
而且,横琴新区建立决委会、管委会和咨委会“三位一体”运作机制,对不涉及到行政许可的一般性经营项目工商登记,做到即来即办,登记事项由原来的11项减少到6项,各类申请表格由原来140种缩减到70多种。近期,《横琴新区产业优惠目录》和人才个税奖励办法都将出台,横琴的政策优势将越发明显,投资环境将更加完美,投资空间将更加广阔。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