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的江苏常熟,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常熟地处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扼天然黄金水道——长江之咽喉,地理位置优越。记者走进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先映入视野的是崭新的创业孵化大楼,整洁宽敞的人才公寓。厂房、科研院所、立塔鳞次栉比。记者获悉,今年是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周年,2010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二十年来,开发区经历了起步、创业和转型三个阶段,主要指标已位于国家级开发区前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1月中下旬,将举办常熟经济开发区20周年庆典活动,展现依托科技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
记者从开发区相关部门了解到,近几年来,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载体,通过政策激励扶持、平台功能完善、服务能力提升,来加快高科技企业和领军型人才的集聚和培育,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双创”载体完善功能
总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首期建设面积40万平方米的常熟科创园各大功能板块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其中,人才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全面竣工,近4万平方米的三幢创业孵化大楼全部投用。18万平方米的常熟中关村科技城创新基地、2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以及配套功能区正抓紧建设,科技生态园已建成并投用。开发区还整合江苏常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江苏常熟留学人员创业园,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开发区与境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10所常熟大学研究院,全面对接区域特色产业,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常熟分中心相继挂牌运作。大学研究院区的4所研究院已投入运行,2所即将建成启用。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被列入江苏省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平台计划,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常熟分中心建成运行,一批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正在加紧探索建设中。
从人才创业园的孵化器,到中关村科技城创新基地的加速器,再到规模化的标准厂房,不久以后,开发区将形成一条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的创新链条,实现创新成果的培育孵化和产业化。
领军人才集聚培育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特色高新产业领域,一批国内外科技人才主动集聚。江苏乘帆压缩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智能节能高压离心风机实现了前期试销,已步入产业化初期阶段;江苏亨通高压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压海底电缆已经投运重点工程运行。江苏德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微型带式多功能足下垂矫正器,已完成样机制作,并取得生产许可证,正在医院试用并寻求投资合作对象;江苏舒茨测控设备有限公司不断致力于微量气体检测,已研发出的光声光谱痕量气体分析仪等核心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
截至目前,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吸引了近80名(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入驻,其中列入国家“千人计划”4名,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计划13名,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5名,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人才计划11名,常熟市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计划56名。常熟科创园已成为开发区乃至常熟市领军型人才的集聚区和创业创新的主战场之一。通过科创园的培育,30个领军型创业项目已步入产业化初期阶段,将与中关村科技城创新基地相关落户项目、各高校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合力推动开发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企业制造向创造转变
目前,包括芬兰芬欧汇川、日本夏普和瑞士诺华在内的世界500强企业均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研发中心。众多区内大企业如江苏亨通高压电缆有限公司等相继加大了科技的投入,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研发平台。目前区内企业已拥有50多个全球行业领先的技术,初步实现了由开发区“制造”到开发区“创造”的历史性转变。开发区内已拥有院士工作站1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2家(次),博士后科研工作设站单位6家,江苏省及苏州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15家(次)。
开发区企业中以发明为主体的各类知识产权申请与授权数呈倍增长,仅2012年上半年就申请各类专利293件,其中发明专利161件,开发区被列入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开发区得到国家和省、市认定和扶持的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近两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40个,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金)扶持项目8个,江苏省和苏州市各类科技计划12家。目前,开发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1家。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