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走进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位于江苏泰兴沿江地区的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近年来,以化工产业为基础,围绕转型发展拓展产能、优化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优势产品集中、规模企业集聚、主导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泰兴经济开发区已吸纳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2014年泰兴经济开发区以占全市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泰兴市接近60%的国税开票销售额,并已跻身中国化工园区20强第9位,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泰兴市对外开放的主窗口、沿江发展的主板块、转型升级的主阵地,被列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区。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走进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系列报道,力求从多层面、多角度剖析泰兴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典型经验,为各地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参考范例。
初夏季节,风和日丽。中国工业报记者来到位于江苏泰兴沿江地区的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采访。初来乍到,面对铁塔林立的江岸码头、鳞次栉比的钢结构现代化厂房、碧波潺潺的清静河道、花草点缀的绿茵景观,要不是横空架设的千米管廊、纵横交错的密布管网、气势恢宏的银灰色储罐,真不敢相信我们已经置身于一座建园20年之久,国内外知名的化工开发园区。
创新发展 支撑起泰兴经济半壁江山
“近年来,泰兴经济开发区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质量,园区管理服务水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入园近20年的新加坡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小华切身感受到了园区发展质态的新变化。中共泰兴市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孙群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新常态下,泰兴经济开发区以化工产业为基础,围绕转型升级、拓展产能、优化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优势产品集约、规模企业集聚、主导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格局,成为泰兴市对外开放的主窗口,沿江发展的主板块,转型升级的主阵地,被列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区。
孙群介绍,泰兴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国内最早从事精细化工开发研制的化工园区之一,也是江苏省首批13家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长期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入园企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攀升。近几年,泰兴经济开发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国家火炬计划泰兴精细化工与专业化学产品产业基地”、“全球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合作基地”、“江苏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江苏省化工新材料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随着入园企业的不断增多和企业研发能力与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品种分类和功能定位,目前泰兴经济开发区已形成“四园一中心”构架,即精细化工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港口物流产业园区、化工装备产业园区和行政商务中心。园区已入驻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聚硫橡胶生产基地、亚太地区最大的聚丙烯酰胺生产基地和全国规模型盐化工产业基地、氯乙酸生产基地与羟甲基纤维素生产基地。
2014年,泰兴经济开发区高扬“渡江战役”第一帆,积极策应泰兴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新时期“渡江战役”、新一轮“黄桥决战”和新阶段“城建会战”三大战役,加快新一轮沿江发展战略部署,以项目招引为龙头,重点围绕“四园一中心”产业定位,以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前10强企业为主攻方向,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5亿元,实现国税开票销售6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30.1%,全区以占泰兴市1/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泰兴近60%的国税开票销售额,成功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基地”,在全国化工园区20强中的位次前移至第9位。
创建“六大”园区 打造国际品牌
中国工业报记者从园区管委会了解到,2015年,泰兴经济开发区将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资源整合攻坚年”活动,突出“建设大园区、突破大项目、打造大平台”三大重点,加快实施以“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培植50亿元以上企业、做强100亿元以上产业、打造1000亿元园区”为重点的四个“亿级”工程,全力打造法治园区、实力园区、生态园区、循环园区、智慧园区、平安园区,力争年内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2016年实现千亿国税开票、早日跻身“国内一流、国际有名”专业特色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孙群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最近江苏大江南北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会议精神,以只争朝夕和“马上就办”的雷厉风行作风,谋划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省“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发展战略和行动纲领。
在孙群看来,泰兴经济开发区要全面实施转型升级,推进经济迈上新台阶,必须牢牢把握“六个坚持”,全力打造“六大园区”。
坚持依法行政,着力打造法治园区。依法治区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大力弘扬法治理念、倡导依法办事,将法治建设与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以法治的精神优化依法行政,以法治的方法创新体制机制,以法治的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实现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坚持稳中奋进,着力打造实力园区。发展成果的最终体现在于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要以项目大突破为主抓手,坚持走高新化转型、品牌化发展、开放化合作之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发展质效,从而跻身发展前沿,实现率先突破,在奋力夺取全市“三大战役”新胜利的征程中,更加有力地发挥好龙头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
坚持环境优先,着力打造生态园区。始终把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全面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区(镇)上下的自觉行动,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园区绿色网络,构建绿色和谐的生态文化,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源节约、功能现代、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的生态工业园区。
坚持资源整合,着力打造循环园区。突出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以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为抓手,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积极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打造智慧园区。以信息化为引领,建设智慧园区,是提升园区管理和企业服务水平的关键。要以推进智慧信息化平台建设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着力解决政府、社区、企业、人才等关联群体的一系列问题,实现园区的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不断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坚持民生为本,着力打造平安园区。牢牢坚守安全环保生命线,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建立安全环保长效管理和责任机制,提升园区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及协同作战能力。加强治安防范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建设,提升辖区公共安全质量,为园区创设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织就一张平安网。
孙群最后表示:“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就我区而言,扩大总量和提高质量的双重任务十分艰巨。正视现状,形势催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调优思路,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赢得新的发展良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