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和人才高度密集的特征,人才是核心资源。之所以打造这样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目的就是为优秀人才搭建脱颖而出的舞台,从大学生中发现更多软件人才,从而为产业培养出更多新生力量,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在第二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决赛及颁奖典礼上表示。
8月27日,第二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决赛及颁奖典礼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与其他同类赛事不同,“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整个赛程采用的赛题原型全部来源于全国软件百强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企业元素的加入使得大赛更具有实用性和权威性。“国内软件行业知名的企业为大赛出题献策,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业内需求重点和行业发展趋势,更好地体现产学结合精髓。”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曾如是评价杯赛的这一亮点。
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已经成为软件产业的第一资源。
陈伟表示,根据“十二五”计划,到2015年,我国软件从业人员需达到600万,比2010年的300万翻一番。这意味着每年需要有10%的大学毕业生加入软件行业,人才之渴求,由此可见一斑。
2012年,在GDP增长7.5%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率达到31.5%,实现2.48万亿元的销售收入。今年1~7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目前已经突破1.7万亿元,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
“这在这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面,可以说风景这边独好。”不仅如此,陈伟表示,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中也可以看出产业巨大的增长潜力。
“2012年,我们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占比重是22.7%,发达国家占比是50%~70%,这一方面说明差距还是非常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空间无限,增长无限。”
当前,国务院出台信息消费新政,将信息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既要为信息消费提供强大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同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自身就是信息消费的重要领域。因此,面对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高素质的软件人才队伍需求将更加迫切。
“‘十二五’、‘十三五’是做大做强软件产业非常关键的时期。调结构、转方式对软件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扩大信息消费、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有可为。因此,我非常诚挚的建议各位同学,选择软件产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舞台。”陈伟说。
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基础,培养软件人才是发展软件产业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软件产业的顶尖级人才?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认为,实现顶尖人才培养的途径就是学校和企业、行业连起手来,进行联合培养。校企合作教学能够使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受益,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开展软件行业的人才培训是实现软件业产学有效对接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软件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都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作重点之一。
“我们非常重视软件行业的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积极采取了许多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衣雪青介绍。为了推动提高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每年参加考试人数将近36万人,合格人数9万多人。同时,还开展了软件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2012年培训人数达到17.3万人。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正在研究起草《关于加强软件服务业领域人才教育和培养培训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软件人才培养培训的顶层设计,形成软件人才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