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强县兴省富民 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作者: wz 发表时间:2018-04-27 20:44
分享到:
    4月28日,记者在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黑龙江省工信委按照“强县跨越、中县升位、弱县脱贫、全面崛起”的总体要求,克服复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围绕“强县、兴省、富民”目标,大力实施“五个突破”,上项目,建园区,抓招商,兴产业,保持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抓指标突破  让县域经济火起来
    黑龙江省工信委主任孙珅告诉记者, 2012年,经济指标稳步攀升。据初步统计,全省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GDP超百亿元的县(市)达21个,比上年增长40%;工业增加值18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公共财政收入2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3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
    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全省各县(市)重点推进项目708个,总投资2200亿元。县域集中签约大项目120个,总投资571.8亿元,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有45%以上的项目建成投产。
    特色园区加快建设。除省级重点园区和省工信委重点扶持的16个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外,全省各县(市)都建设了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2012年,全省县域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百亿元,60 %的县(市)园区基本达到“五通一平”。
    县域招商取得突破。全省县域谋划储备招商项目达到2100 个,县域实际利用外资约2200亿元,增长近40%。省工信委积极搭建招商平台,组织县、市与外埠300户企业进行项目交流,举办了台湾百户企业参加的“龙江工业行”活动;带动全省县(市)赴外招商洽谈超过2万人次,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项目恳谈350余次。
    服务合力持续增强。省工信委发挥职能作用,促成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工业、财源、民生和经济总量增幅十强县和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优秀县”考评奖励活动,安排奖励资金4000多万元。在肇东、萝北两县(市)开展助保金试点,风险补偿金放大8倍以上,发放贷款3.5亿元。
    抓特色 让县域经济活起来
    据孙珅介绍,2013年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力争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5%,占全省GDP比重增长1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21%。
    下大气力抓好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抓好县域特色优势产业规划。紧紧抓住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一重大机遇,各县(市)要围绕资源禀赋、产业项目基础,结合农业产业化、县域城镇化等实际,确定重点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原则上一个县(市)不能超过3个。6月底前,每个县(市)都要上报本地的特色产业规划,详细说明确定的特色产业、特色园区和特色产业项目,鼓励区域经济发展,避免相邻区域间产业不必要的、低效低能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培育县域高端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各县(市)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上项目、建园区、抓招商,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省里每年将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特色突出、产业集聚好的县(市)园区,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下大气力抓好县域特色产业项目。加大县域产业项目建设和考核力度。在抓好特色产业项目谋划、招商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新上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建成项目早达效。要抓好项目督导服务,将所有项目梳理分类,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时限,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今年,全省各县(市)确定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830个。我们将其中的751个工业项目作为县域重点项目,列入工业十强县考评指标,按照“省级重点项目个数、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年度建成投产项目个数、建成投产项目投资总额”4个指标的考核要求,随时掌握这些项目的建设进度、投资计划执行情况、项目建设质量和贡献率大小,年底进行考评打分,督促县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启动实施百项县域特色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从今年开始,省里启动百项县域特色产业项目发展计划,每年滚动实施。今年,经层层筛选和推荐,我们确定了100个特色鲜明、投资规模大、对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项目,作为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进行重点扶持,从而引导和激励各县(市)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建立完善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各级县域办要加大协调力度,与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努力为项目按期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创造条件。今年,将针对县域重点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现场办公或集中会商,切实帮助县域解决一些项目建设难点问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
    抓园区引好资 让县域经济动起来
    下大气力抓好特色产业园区。明确园区发展定位。突出特色化和专业化,鼓励、支持县域完善园区产业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农畜产业园区、林果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下步,将组织召开特色产业发展现场会,引导县域打破区域限制,发挥园区载体作用,共享园区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吃配项目,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集中区。
    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围绕产业定位,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和标准,支持重点工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园区质量检测、项目融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县域产业园区的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
    推动园区提档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特色产业园区倾斜,对确定的16个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将重点支持的县域工业园区培育成“省级、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优先推荐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内企业投资项目列入国家、省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扶持。
    下大气力抓好县域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抓招商。县域招商引资的关键,在于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产业增链、补链、续链、强链。要围绕农产品深加工、食品生产等现有存量,开展招商引资。这是招商引资合作的关键点,要重点加以关注和研究。
    搭建各类活动平台抓招商。继续组织县域参加各类展会、经贸活动,扩大县域与国内外企业的经贸交流,努力提高签约合同的履约率。
    做实基础性工作抓招商。在引进项目上,各县(市)要充分做好前期测算,明确就业模式、投资主体、资金能力、投资回收期和预期营业额;还要弄清项目是否符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定位,会产生多大的增加值,形成什么税种、多大的税收,能解决多少就业等情况,基本掌握项目引进后的真实贡献,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招商政策制定上,要坚守底限,不能无原则地放大“优惠”政策。
    重视技术成果转化抓招商。将引资与引智、引技术成果相结合,围绕县域比较优势,挖掘技术成果产业化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联系,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科研成果本省就地转化,探索出一条“由人到成果、由成果到小企业、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发展路径。

作者:wz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