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全委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工业和信息化系统2013年年中电视电话会议。根据苗圩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云南省工作实际,初步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全面准确地理解贯彻落实“两化”深度融合的政策和工作要求
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绿色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既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二、认清形势,真抓实干,继续努力推进云南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近年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工信委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紧抓不放。坚持立足云南实际,紧贴云南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特点,围绕理顺工作机制、强化基础服务、试点示范先行、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开展了全省性“两化”深度融合调研,组织“两化”深度融合论坛,主办“两化”深度融合培训,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相关课题研究。加强了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编制云南省区域、园区、行业、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评估暂行办法,对部分园区、行业、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进行试评估和自评估。承担工信部全国区域“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评估试点云南省试点评估工作。出台“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指导意见、试点示范工作办法、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三个一”建设,建设全省统一的工业经济综合管理系统,建立一批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树立和实施一批示范单位、试点项目,在区域、行业、企业三个不同层面,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昆明市在2009年列为云南省首个省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的基础上,2010年10月被工信部批准列入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并于今年5月前夕顺利、圆满、成功的完成了试点工作,受到了工信部验收组的充分肯定。在园区、企业层面确定3个省级工业园区为试点园区, 20家大型优势企业为示范企业,选择20个试点项目,围绕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企业管理、信息技术与制造结合、生产性服务等方面开展点面结合的试点工作,提高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云南省“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已在云南省主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烟草、冶金、化工、机械、能源、生物制药、旅游等产业的大多数企业已围绕生产、管理、销售等几条主线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积极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管理集成,拓展销售等方面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明显成果,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优化的战略思路已初见成效。但是,由于受区位、政策、环境、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云南省工业化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传统工业形态为代表的社会生产仍然占据主导,工业化程度不高仍然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工业化基础相对落后,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不够完善,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低,信息产业及服务业规模小,人才支撑相对薄弱,不同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开展很不平衡,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两化”深度融合水平差异也很大,大部分中小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还处在较低层次。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工业强省战略部署和要求,也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阔的空间和强劲的动力。云南省工信委要紧紧围绕云南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这一主线,以企业和产品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通过现代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变革,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和生产效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延长围绕产品的服务链,推动节能降耗,提升企业市场响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各区域及行业要建立和完善“两化”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支撑体系、服务体系、评估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构建布局结构合理、创新和服务机制完善的产业体系,制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资源管理、节能减排、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衡量标准,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社会互动机制,着力提高全省“两化”深度融合的水平和质量。力争到“十二五”末,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企业信息化改造普遍完善,培育出一批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龙头和新兴企业,中小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重点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综合指数达到65%以上,总体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有效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组织领导,要把“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建立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推进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工作措施,集聚资源,上下互动,合力推进。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财税、金融和投融资政策措施,抓紧出台鼓励企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办法,完善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投融资政策,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充分协调利用现有的各项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信息化示范项目,推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生产制造技术的融合,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带动新型工业化的引领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环境。继续加大对“两化”深度融合若干意见的宣传贯彻,大力营造好“两化”深度融合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加强和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已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依托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服务机构,认定一批“两化”深度融合工程技术中心和“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中心,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四)充分发挥工业企业的主体作用,争当“两化”深度融合的急先锋。工业企业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主体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战场。我们各工业企业要认真领会国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重大作用,面对激烈的竞争,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争当“两化”深度融合的急先锋、排头兵。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任重而道远。云南省工信委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决策,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要求,落实苗圩部长的讲话精神,按照“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资源融合、产品融合、产业融合”的原则,分类推进云南省“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为实现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工业报云南记者站 杨建琨
2013年8月15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