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进新型工业化 构建“中部崛起”强支撑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21-02-27 22:18
分享到:
  访谈
  加快结构调整促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访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欧阳万坤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不懈地实施‘工业兴省’战略,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巩固和发展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势头,努力实现湖北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湖北构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大支撑。”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欧阳万坤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欧阳万坤分析指出,湖北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内在规律决定了全省工业正进入加速发展和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又面临着“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兴产业加快孕育,国内区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的新形势。在新形势下,要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必须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谋求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提升规模总量,壮大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推进结构调整提升工业总体实力
  根据湖北工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未来一段时期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调高、调轻、调优,实现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相互促进。
  一是着力壮大主导优势产业。汽车、钢铁、化工、电子信息、食品、纺织等产业已形成湖北省的主导优势产业,是湖北工业发展的支柱和特色。2009年,六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511.6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3.6%。随着国家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湖北省主导支柱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将继续壮大支柱产业,实施“千亿产业倍增计划”,精心做好“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振兴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主导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振兴工程,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等重大技术专项。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集群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二是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湖北省产业基础好和科教实力雄厚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提高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和实施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光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研究拟定加快培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形成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产业布局合理的新兴产业体系。围绕新兴产业培育,争取和对接好包括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基础装备制造等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技术源培育工程、产业化推进工程、园区集聚工程、应用示范工程、创业投资引导工程等五大工程,积极扶持培育高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三是扎实推进淘汰落后产能。
  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和主攻方向,推动工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构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载体;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促进企业创新主体的形成,使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以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金融机构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多元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推动共性技术研究及成果应用。
  二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把技术改造作为工作中的重大任务,建立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管理、跟踪和服务,使持续的技术改造贯穿工业发展的全过程。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扩充数量、提高质量,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库。组织实施重大技改工程,突出抓好100户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示范项目,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投资大、对提高品种、质量和工艺技术水平具有突破带动作用,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主导产业优势发挥具有突破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改造项目,不断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大力引导和推进能源消费和转换集中的钢铁、建材、化工、电力、有色等行业和企业搞好节能改造,推广节能技术,推行能源合同管理,推进节能产品应用,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创建国家“两型”试点企业,推动企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三是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以促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途径,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加快研究制订推进“两化”融合的指导性意见,围绕企业、行业、区域层面选准切入点,组织实施“两化”融合试点,提高区域、产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以3G建设和“三网融合”推进为契机,促进融合性技术和业务发展。抓好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积极探索以“两化”融合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化信息技术行业应用,不断提升企业、行业信息化水平。
  四是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大企业富省,中小企业富民。强省富民,要坚持一手抓大企业培育,一手抓中小企业成长。
  一是培育领军企业。开展规模经济培育活动,坚持发展大企业大集团,鼓励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为依托开展兼并重组,加快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完善大企业联系与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利用好直通车网络服务系统,完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企业直通车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实效;以155户企业为重点,服务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推进中小企业成长。研究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细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实,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深入推进“成长工程”,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配”的路子;培育中小企业龙头,选择100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着力使一批企业成为全省行业龙头和骨干。
  三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要通过以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拉长产业链。通过规划引导和重点培育,着力抓好全省60家重点成长性产业集群和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培育力度。要依托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要把握新一轮产业调整和转移的重大机遇,努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动制造业物流外包,促进制造业流程再造,积极鼓励引导工业企业优化管理流程,剥离商贸、物流、供应、研发、检修、后勤服务业等,推动工业上下游服务环节的外包,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推进知识、技术、信息等服务要素在工业链条上的有效应用,引导一部分企业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支持企业从低端生产逐步向中间产品、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等中端环节延伸,向产业链条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延展,推动价值链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企业形态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二是打造服务品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组织流程创新以及服务模式创新,拓展服务领域和增加服务品种,通过服务创新带动规模扩张。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创建一批知名服务品牌。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学习先进服务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提升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并在技术法规、标准、认证体系上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三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性集聚。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手段,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瞄准产业需求,科学引导区域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支持引导中心城市建设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在服务本地产业的同时,强化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充分依托生产性服务聚集发展的优势,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生产性服务体系,形成依托产业、面向产业、服务产业,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

推进新型工业化 构建“中部崛起”强支撑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欧阳万坤

推进新型工业化 构建“中部崛起”强支撑


  汽车、钢铁、化工、电子信息、食品、纺织等产业已形成湖北省的主导优势产业,是湖北工业发展的支柱和特色。图为武汉钢铁集团生产的硅钢。
                                   (资料图片)
  机构名称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机构设置
  1.办公室(财务处)
    2.政策法规处(企业负担监督办公室)
    3.规划和技术改造处
    4.产业政策处
    5.科学技术处
    6.经济运行处
    7.中小企业发展处
    8.融资担保服务处(省大企业“直通车”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
    9.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10.县域经济处
   11.运输协调处
   12.电力处
   13.煤炭管理处
   14.机械汽车产业处
   15.重化产业处(省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6.轻工纺织产业处(包装产业处)
   17.医药产业处
   18.电子信息产业处(省国防动员委员会信息产业办公室)
   1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省家电维修行业管理办公室)
   20.信息化推进处
   21.电子政务处
   22.信息安全协调和基础设施管理处
   23.对外经济合作处
   24.人事处
   25.机关党委
   26.监察室
   27.离退休干部工作办公室
  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拟订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二)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企业负担监督工作。
  (三)监测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参与紧急运输协调工作,协调日常经济运行中的突出和重大问题;负责工业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和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四)负责提出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的意见,按省政府规定权限审核、批准省政府规划内和年度计划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五)承担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协调的责任;依托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
  (六)主管电力行政工作;负责编制全省年度电力电量平衡计划并组织实施;履行《电力法》授予的电力监督检查权和行政执法权。
  (七)提出企业技术进步政策的建议,组织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软件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八)组织拟订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县域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监测分析县域经济发展动态,协调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县域经济目标考核工作。
  (九)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负责编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使用计划和中小企业统计工作。
  (十)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十一)负责机械、汽车、石化、信息、轻工、纺织、冶金、建材、磷化、盐业、食品、医药、煤炭、包装等工业行业管理和医药储备管理,指导相关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承担省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二)统筹推进信息化工作,拟订信息化发展战略、政策;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指导和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负责规划和组织电子政务建设,协调电子商务发展,协调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承担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省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三)负责协调维护信息安全和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承担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四)拟订并组织实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协调推进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发展,跟踪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协调通信市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宜。
  (十五)负责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管理工作。
  (十六)为大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承担省大企业“直通车”服务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七)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相关报道
  前4月湖北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1~4月,湖北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同比快速回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41.2亿元,增长58.4%;税金315.5亿元,增长44.6%;利润301.2亿元,增长101.2%;亏损企业亏损额31.5亿元,下降42.7%。
  39大类行业全部盈利
  湖北全省39大类行业继续保持全部盈利,其中汽车、化工、金属制品、专业设备制造等10个行业利润成倍增长,电子、食品行业利润增速加快,钢铁、有色、纺织等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
  钢铁行业:4月上旬钢材价格延续上涨行情,下旬受房地产政策调控等影响开始冲高回调,但价格仍明显高于同期水平,行业效益保持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755.4亿元,增长1.03倍;实现利润16.8亿元,其中4月当月盈利7.3亿元(同期为净亏损0.6亿元),环比多增3.7亿元。武钢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增长123.2%,利润10.69亿元(同期净亏损1.4亿元)。
  有色行业:有色金属价格前半月高位震荡,后半月价格快速下挫(月末铜、铝期货分别收于58740元/吨、16360元/吨,比上月末下跌2890元和340元),行业效益增速有所放缓。实现营业收入182.7亿元,增长1倍;利润2.9亿元(同期净亏损1.3亿元),4月当月仅盈利0.6亿元,环比减少1亿元。
  化工行业:4月份国内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化肥价格小幅下滑(尿素由月初1680元/吨下滑至月末1650元/吨),“两碱”、黄磷价格回落,行业利润继续成倍增长,但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实现营业收入437.8亿元,增长44.4%;利润18.6亿元,增长1.1倍。
  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随着电子产品市场继续回暖、价格不断上涨,行业效益明显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增长50.3%;利润9.8亿元,增长99.4%,环比加快54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26.7亿元,增长38.6%;利润10.3亿元,增长90.7%,其中纺织业实现利润7亿元,增长1.1倍。
  电力行业:电煤价格逐步上涨(4月末5500大卡标煤725元/吨,比上月末上涨45元),火电成本上升,实现利润7.7亿元,下降73.9%,随着水电增发,降幅较1~2月、一季度低21.4、3.1个百分点。
  石油加工行业:原油价格持续震荡走高(4月末收于88.5美元/桶的年内高点),行业实现利润4亿元,下降71.6%,降幅较一季度低2个百分点。荆门石化、武石化利润分别下降67.8%、88.2%。
  部分行业效益出现放缓迹象
  受同期基数逐渐提高、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效益已出现放缓迹象,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不容忽视。
  与一季度相比,1~4月全省39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利润增幅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化工行业利润增幅由289.3%降至105.9%,当月盈利环比减少3.6亿元;建材行业利润增幅由87%降至36.8%,当月盈利环比减少1亿元;纺织业利润增幅由108%降至57.5%。此外,电器机械制造、通用设备制造、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增幅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成本上涨压力增大。今年以来,虽然工业品价格整体上涨,但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1~4月,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6%,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达10.4%。如石油加工、电力等行业因成本上升已经出现利润大幅下降;钢铁行业随着5、6月份高价铁矿石陆续进入市场以及房地产调整政策逐渐到位,面临需求减少、成本高升的双重挑战;此外,用工成本及煤炭、运费和水电等要素价格也在上涨,这些都挤压企业盈利空间。 (刘良博)
  系列报道检索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吉林篇 2009年6月10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安徽篇 2009年7月22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陕西篇 2009年7月29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黑龙江篇 2009年8月11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江西篇 2009年10月19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深圳篇 2009年11月18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甘肃篇 2010年1月5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河南篇 2010年1月12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重庆篇 2010年1月25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天津篇 2010年2月25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山东篇 2010年3月23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宁夏篇 2010年6月2日A2版
    地方工业管理新格局·湖北篇 2010年6月15日A2版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