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协会、美国CPM集团近日联合发布的《世界黄金年鉴(2014)》中文版显示,截至2013年末,发达国家在全球黄金储备中的占比为69.8%,发展中国家的占比为20.1%,剩下的黄金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银行组织持有。
从黄金储备占国家官方储备的比例来看,美国黄金储备占国家总储备资产的71.7%,欧洲主要国家一般为40%~70%的水平,世界平均水平为10%左右,而我国仅为1%。有关专家指出,要想使黄金在我国真正承担起其战略使命,有必要在国家储备资产中大幅增加黄金的比重,有计划地增储黄金。
俄罗斯增持居首
《世界黄金年鉴(2014)》中文版显示,目前黄金储备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中国内地、瑞士、俄罗斯联邦、日本、荷兰、印度。2013年,俄罗斯央行成为黄金最大买家,增持黄金250万盎司,黄金储备量达到3300万盎司,排世界第七。
目前,各国央行在重新开始购进黄金前采取观望和等待低点的态度,和此前蜂拥买入形成了鲜明对比,预计2014年各国央行黄金储备将增加540万盎司。
有分析指出,当前黄金仍将在抵御经济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未来货币战争很可能愈演愈烈,这就要求各国更加重视黄金的独特作用,防止金融风险发生。尽管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是和平的,但也不排除个别时候、局部地区发生冲突,一旦面临封锁和局部战争的危险,惟一的支付手段很可能只有黄金。
我国多方入手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在国际金融及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还不够,最显著的标志是人民币尚未实现国际化。而黄金是超越国家主权的货币资产,具有强大的最后清偿能力,恰恰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的基础和保障。调查显示,英镑、美元在成为国际货币时,其国家黄金储备分别占世界的50%、60%以上;欧元在创设时,欧元区国家的黄金储备合计1万余吨,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
而我国人民币若要实现国际化,必须具有普遍接受性和价值稳定性,因此,除了国家信誉担保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作为基础,提高人民币的含金量和信誉度。但从我国目前黄金储备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黄金储备绝对量还是其占国家官方储备的比例都很低。
201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达1176.4吨,生产量426吨,缺口约750吨。解决这个缺口主要是由具有黄金进出口权的12家商业银行通过进口标准金来弥补。然而,由于商业银行缺乏检验手段和精炼能力,只能进口标准金,而把大量国外非标准金拒之门外,使我国本可以掌握和利用的国际资源白白流失。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要想实现黄金储备的增长,除了人民银行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以外,还应综合运用多重有效途径。首先可适当放宽黄金进口管制,允许相关企业进口非标准金,然后运用自身技术和精炼能力加工成标准金,满足国内黄金市场的需求。同时,设立相关国家黄金增储基金,针对境外各类黄金资源进行市场化投资,用于开发黄金资源、收购金矿及非标准金等。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