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保障,培育、壮大和引导金融业健康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2月9日,中国工业报记者从辽宁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辽宁省“四个着力”推进情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会上获悉,辽宁省政府金融办主任王英在会上向社会公开发布辽宁省积极发展金融业,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加快全省改革振兴,提供金融支持的有关情况。王英表示;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既是金融业落实“四个着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2015年9月,辽宁省政府出台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产业金融的若干意见》(辽政发〔2015〕43号)提出,未来五年全省金融业发展的方针是“产业为本、金融为用”, 主导发展方向是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以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深度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重点领域,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推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工具、金融市场建设,发展科技金融、小微金融、改善优化金融环境等,持续建设创新活跃,多样化、专业化、综合性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管道。
据王英介绍; 2016年,辽宁全省金融业以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深入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取得突出进展,金融供给基础条件不断夯实,产业与金融融合不断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金融总量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截至2016年12月末,辽宁全省金融业总资产8.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预计可达14.5%,高于上年0.4个百分点,金融业连续5年在服务业中保持优先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接近7%,比2012年提高近1倍,对经济发展贡献日益突出。金融业税收实现292亿元,占全部税收的16.5%,占服务业税收比重28.1%,占比持续保持高位。新增综合融资8205亿元,基本形成信贷、上市、债券、基金、理财产品、信托、租赁等持续、稳定增长的多元化融资体系。
2、金融机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构体系日趋完善。全年新增金融法人和区域总部机构115户,其中法人机构62户。锦银金融租赁公司、盛银消费金融公司、百年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获批开业,辽宁振兴银行获批筹建,融盛财险公司、营口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完成批筹前全部审核工作,辽宁忠旺等7家财务公司开业运营。此外,辽宁人信金控管理公司(沈阳)、盘锦金融控股公司2家综合金融公司完成设立。
3、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直接融资功能作用发挥明显。截止12月末,辽宁全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556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136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8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5家,当年新增92家。辽宁股权交易中心累计实现融资250亿元,当年实现融资120亿元;辽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累计实现交易融资46.4亿元;辽宁北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当年实现交易1249亿元,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功能日益多元。全省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机构超200家,管理资金规模超300亿元。大连商品交易所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油脂、塑料、煤炭、铁矿石期货市场和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2016年豆粕期权交易获国家批准,是我国首批上市农产品期权品种。
4、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活跃,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通过推动交行、农发行、银河证券、中行和进出口行落实与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协议及合作备忘,促进各总行优先在辽宁省开展新产品、新工具的研发与应用等举措,共推出银行机构创新产品86个,其中筛选出34个产品向各市推广应用。组织开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年”专项活动,帮助企业利用证券经营机构的各种创新业务和金融产品满足融资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辽宁地方特色的服务小微企业的保险产品,积极探索开展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作物抵押保证保险。
王英说;2017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四个着力”精神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全省经济企稳向好,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继续推进以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心的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金融业基础建设,以自身供给侧改革服务于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继续组织落实省政府《关于发展产业金融的若干意见》,持续开展机构建设、产品建设、工具建设、市场建设和环境建设。力争新增综合融资7300亿元,实现社会融资规模4800亿元,新增各类金融机构60户,新增信贷创新产品100个,新增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机构20户,新增上市公司5-7户,新增新三板企业30户。
2、出台省政府《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实施意见》,以直接服务企业为中心,为解决企业融资难探索构建工作体系。将采取25项措施、落实89项任务,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采取8项措施、落实24项任务,逐项贯彻国务院62号文件中有关金融工作的意见,确保初见成效。例如,与相关部门合作:争取国家支持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对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出现流动性紧张的企业,保持融资规模;以政融担保中心为平台,建立应急转贷机制、提供过桥资金服务;通过利用“四个优先”政策,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帮助企业疏通境外债务融资渠道,扩大境外融资规模等等。第二,采取5项措施、落实16项任务,以破解企业融资难为中心,动员社会力量,探索建立直接服务企业的工作体系。例如,搭建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平台,将企业融资需求送达金融机构;搭建交互式路演平台,开展“群对群”(企业群对金融机构群)的精准对接服务;建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促进私募基金与企业的投资对接;开展“金融机构园区行”和“金融专家咨询”等活动;推动行政改革,促进抵质押便利化等。第三,采取8项措施、落实35项任务,努力提升各类融资渠道的利用效果。例如,推动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对暂时经营困难的小企业,推广循环贷、展期贷、年审制贷款;建立适应科技企业的风险定价机制、差异化考核机制、授信尽职免责机制;鼓励开展贷款保证保险,扩大业务规模;将上市公司相应税收政策推广新三板企业等。第四,采取4项措施、落实14项任务,不断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营实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企稳向好。例如,鼓励城商行提升经营实力,支持优质城商行转板、上市;支持地方法人机构探索多元化经营,逐步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资产管理、投资子公司等新型机构;深化农信社改革,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农信社改制,推进优质农商行上市;大力发展股权投资机构,推动设立政府主导的创投、天使基金,并为股权基金和管理机构注册提供便利等。
3确保地方金融安全,守住风险防控底线。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高度关注金融风险,将金融风险防控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全省金融业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专业分工,努力加强风险评估;及时开展风险提示;按照个案处置的工作原则,协助潜在风险突出的企业和主管单位,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处置风险因素,确保地方金融安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