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滨海新区成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4-27 20:55
分享到:
    今年经济运行对各地来说扩大外贸出口难度更大,招商引资难度更大,保证资金链稳键难度更大,扩大存量经济难度更大。在此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交出的三季报显得格外靓丽。
  前三季度天津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5060.65亿元,增长20.1%。三次产业中,工业发展最为迅猛,增加值实现3359.54亿元,同比增长22.9%。
  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外向型经济新区之一,逐步形成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粮油食品、轻工纺织八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天津滨海新区正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跨步前行,逐步成为拉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顶层设计 建设一个基地两个中心
  记者与滨海新区的对话从副区长王盛开始。王盛介绍,滨海新区面积2270平方公里,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滨海新区拥有货物吞吐量全球第四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口,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拥有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使之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滨海新区资源丰富,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滩碱地,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集中了全国27%的科技资源。
  综合资源与地域优势,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为实现天津滨海新区的稳步快速发展,新区进行了“顶层设计”,制定了工业发展两个综合规划,十余个专项规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体系。全力打造滨海新区“一城双港、九区支撑”的总体规划布局。“一城”就是滨海新区核心城区,“双港”就是南部港区和北部港区,“九区”就是九个产业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集中力量发展3到4个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东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务”五大产业板块。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天津滨海新区紧锣密鼓推进“十大战役”,新区的工业增加值依旧实现了20%以上的发展速度,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的目标。
  今年作为“十大战役”之一的西部片区建设进展最为迅速。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开发基本完成,天保国际商务园建成,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建设与招商同步加快,一汽整车和发动机生产等10个项目准备开工,瑞普生物等20多个项目开工,三安光电等30多个项目已经投产或将要投产。
  除西部区域以外,新区核心区、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轻纺经济区、中心商务区、中新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滨海旅游区、北塘经济区、中心渔港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今年滨海新区计划投资2700亿元,深入推动“十大战役”的进展。
  转变方式 优化高端高质高新产业结构
  天津滨海新区的稳步前行,不仅仅来自于规模的积累,更多来自于近年来对于质量的提升。今年,大众变速箱、卡特彼勒大型发电机组、腾讯科技等十多个项目开工,还有超大型航天器、森精机机床、浦项世亚线材等20多个项目签约落户新区。集聚高端研发和产业化资源,吸引精品项目是天津滨海新区选择项目的铁律。何为“精品”?王盛给出了4条解读。
  高端高质高新产业结构是天津滨海新区打造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近年来,滨海新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积极改造传统制造业,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新区已经拥有“赛象”、“力神”、“天地伟业”等驰名商标,环欧半导体、药明康德、天津钢管等一批企业申报专利获得天津市专利金奖。初步构建起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呈“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趋势。
  同时,天津滨海新区还着眼未来,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梯次分明的产业布局。新区引入了中航直升机总装基地、“天河一号”超算中心、维斯塔斯风电设备等项目,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布局以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为产业特色的战略新兴产业。
  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链发展的重大项目,也是新区最青睐的项目。以大飞机项目的落户为例,从2006年国务院批准空客A320飞机总装线项目落户新区开始,到现在已有20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航空产业集群。天津成为“亚洲航空工业之都”。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新区,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中船重工造修船、长城汽车、中粮佳悦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为工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目前工业发展呈现科技创新、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的新特征。资源能源短缺、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未来工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天津滨海新区已经着眼或可以说正在抓住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天津滨海新区建成了新泉海水淡化、钢管公司高温余热发电、汉沽垃圾焚烧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噪声及辐射环境污染防治等6大类工程,工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王盛表示,面对国际竞争的新环境,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更具策略地参与全球新型产业分工和竞争,加速从制造业高地向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提升,进一步加快工业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集约化、绿色化、集成化、开放化进程,实现新区工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全面、深度对接,探索工业创新与开放发展的新模式,着力提升新区工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追求效果 新区力促企业精益生产
  一年一度的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今年年底将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在去年的论坛上,新区的企业与1500余名参会嘉宾分享了精益研发管理成功案例,分享用精益思想在企业建立精益研发管理模式中的经验及收获。
  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将助推新区制造业从“制造”走向“创造”。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金东虎表示,滨海新区正在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招商引资和完善要素环境等方面,不断创新战略思路。
  引导企业树立“精、准、细、严”的精益化管理理念,正是滨海新区助推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抓手。
  在技术创新上,天津滨海新区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国内相关领域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天津滨海新区支持零部件企业围绕整机进行协作配套,并且结合产业链薄弱环节,继续引进为关键部件配套的关键配套件。
  在完善要素环境上,天津滨海新区建统一的行政区,在涉外经济、科技体制、土地管理等领域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天津滨海新区正在积极探索行政区与功能区工业协调管理的新模式,推进产业管理创新,增强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形成促进工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多追求效果吧。”金东虎表示,近三年的“产需对接会”,每年都有新的变化。“我们也在摸索,如何更有效的提高新区的服务能力。”
  面对工业发展的新阶段,各地都在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相互渗透,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挥工业对服务业的带动和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优化工业发展的综合环境,实现工业产业的合理布局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工业发展的区域辐射与带动作用。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