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成功地复制了成功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路风 蔡莹莹
阅读坐标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激荡的TFT-LCD工业史2.3.2第二次进入浪潮:改变了游戏规则的韩国企业
第三章 比勇气更重要的是“惶恐”:京东方的液晶历程
第四章“液晶热”与政府能力: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中国TFT-LCD工业的发展
结论
在1995~1996年液晶产业的第二次衰退期里,韩国企业进入了TFT-LCD工业。韩国企业在后来的年月里重复了它们在半导体存储器(DRAM)工业的成功。在此10年之前,当韩国企业决定投资半导体存储芯片时,日本企业正主宰着新兴的半导体市场(连发明了DRAM的美国英特尔公司当时都招架不住日本的竞争,不得不退出这个领域而转向CPU)。但韩国企业进入后,在不得不忍受多年亏损的条件下坚持不懈,硬是把日本挤下了世界第一的宝座。当韩国企业在决定进入半导体的10年之后又决定进入TFT-LCD工业时,这又是一个由日本企业主宰的世界市场;但韩国人却从日本人的成功上又一次看到了即将腾飞的工业,他们把它称作继半导体芯片之后韩国电子工业继续发展的第二顿饕餮大餐。就像是历史的诅咒,凶猛的韩国企业在TFT-LCD工业花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再次把日本企业挤下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韩国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平板显示技术的研发。三星电子的子公司三星显示设备公司(SamsungDisplayDevices,SDD)在1984年就设立了TFT-LCD研究小组,随后从美国OIS公司获得技术许可。SDD投资TFT技术的标准更多是出于战略而不是近期利润的考虑,给三星增加动力的是他们发现日本人正在开发液晶显示器,经过分析还发现TFT-LCD与半导体存储器的技术结构非常接近。1991年,三星电子在其半导体事业部内设立了一个特殊事业部,专攻TFT-LCD。三星管理层希望TFT业务能够为周期性很强的DRAM业务提供多元化发展的机会,同时确保各种电子产品能获得具有最先进技术的显示元器件的稳定供货。同时,与日本竞争的民族自豪感也起到了作用,三星管理层认为日本产业观察家并不认为韩国企业是TFT-LCD制造领域的挑战者,没有把三星当回事,这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但TFT事业部在三星电子内部却是个丑小鸭,多年亏损,一直受到其他部门歧视。即使这样,三星集团仍然坚持投资。
LG电子则是从1987年开始了对液晶显示器的研发,到1989年才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第一个可用的成果。1990年,LG电子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有大约250名员工在试产线上工作,每年生产12000片的10.4’和12.1’SVGA液晶面板。当开始考虑进入大批量TFT-LCD的生产时,虽然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基于严格财务分析的决策,但LG管理层更相信液晶显示带来的便携式会极大地影响多媒体产品的市场渗透率,而LG本身又是一个始终坚持做多媒体产品的企业。同时,LG也希望能减少对日本核心元件的依赖,专用电机和芯片的短缺就曾经影响LG的录像机生产。为了保证未来液晶显示器的供应,管理层认为5年的亏损期是可以接受的。
1988年,现代集团也开始了研发,成立了LCD事业部。1990年,现代电子从日本Oprex公司引进TN-LCD技术,同时还派遣工程师到Oprex接受LCD的生产和设计培训,并从日本进口了一整套生产线。通过国际培训和公司内部研发奠定的能力基础,现代电子在几个月内开发出自己的TN-LCD产品,并在1993年开发出了STN-LCD。在半导体基础上,现代决定开发TFT-LCD,并向日美企业寻求技术帮助,但遭到拒绝。1992年现代电子开始和美国的一家名叫Alphasil的TFT-LCD小公司以及创始人霍尔姆贝格合作。这家小企业之前的资助公司是Honeywell,但Honeywell最终放弃了对它的资助。而现代电子管理层对霍尔姆贝格用极低成本建立试产线印象深刻。现代电子总裁郑梦宪派出一支工程师团队去加利福尼亚和霍尔姆贝格一起工作。这一项目成为现代的1代线,生产航空和军用的专用显示器。1992年,现代电子建立了由霍尔姆贝格负责的合资企业Image鄄Quest技术公司,投资1600多万美元开发10.4英寸TFT-LCD。现代通过Im鄄ageQuest学习到大量的TFT-LCD技术。但是管理层意识到大多数产线上的美国设备仅适用于研发,但不一定适用于大批量生产。1997年11月,Image鄄Quest关闭。现代电子的发言人称:“已经满足了商业使命”。
由于需要冒大规模投资的风险,所以进入TFT-LCD工业不仅需要能够开发出产品原型,还需要掌握量产的工艺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企业是通过在试产线中应用最先进生产设备作为学习平台来开发和培养TFT-LCD量产能力的。虽然它们在半导体(特别是DRAM)制造技术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其掌握制造流程前段,但它们发现在制造流程中段的液晶灌注工艺方面还远不如日本企业那样成熟,于是就想方设法学习日本。当时日本对技术把持很严,于是韩国企业就采取利用星期天工程师和在日本设立研发机构的方式学习技术。三星在第一次液晶衰退期间就在日本开设了一个研发机构,以利用失业的日本工程师。韩国企业这种积极的“自主创新”的努力积累了进入这个工业的能力。1991年,三星建成了一条300mm×300mm的试产线,第二年又研发了在300mm×400mm的玻璃基板上,一次生产2片10.4英寸的液晶显示器的技术。
(待续)
摘编自《战略与能力———把握中国液晶面板工业的机会》课题报告
作者:曹雅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