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液晶面板工业报告(33)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18-11-26 15:37
分享到:
                        京东方羽翼渐丰进取性战略呼之欲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路风 蔡莹莹
  阅读坐标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激荡的TFT-LCD工业史
    第三章 比勇气更重要的是“惶恐”:京东方的液晶历程3.1.3生存战略和管理整顿
    第四章 “液晶热”与政府能力: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中国TFT-LCD工业的发展
    结论
  当日伸公司内部讨论京东方与其建合资企业的提议时,一位管理人员立刻站出来反对说,“我以前去过那个工厂,一进车间,工人像是大爷,里面脏得很,不能和这样的公司合作”。王东升闻讯给对方捎信,说现在的情况已大为改观,欢迎他们随时来访。不久,对方果然未经事先通知就悄悄来厂考察,直到进了厂区,京东方总部的人才知道。在参观过程中,来访者表示满意,又要求参观动力分厂的锅炉房———最常见的卫生死角。当来访者中有人用手擦了一下锅炉外壁时,赶来接待的王东升会心地一笑说:“你可以用西服来擦锅炉,我保证不会脏。”看着擦过的手依然干净,大家相视而笑。后来双方达成了合资协议。不过与日伸的合作算是容易的,京东方曾经谈过的日本企业有四五十家,最后谈成的不到十分之一。
  王东升痛感要让企业员工接受大工业和产业文明的洗礼。他认为,学习能力决定未来的发展,而训练人是最重要的,这是建合资企业的主要目的。在建合资企业过程中,京东方派出很多职工到日本企业去“研修”。一些大学生开始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到日本去以后才感受到差距,不但是技术的差距,还有文明的差距。时间长了以后又感受到“二等公民”的差距,就是别人其实在心里瞧不起你。但被看成二等公民反而激励了自身的责任感与发展动力,每年都去日本看望研修职工的王东升都会勉励他们:必须先学习好别人的,但在学习后必须要自己做,要有产业报国的理想,创造自己的事业。
  培养人才不只一条路。京东方直到90年代中期还保留着一个液晶事业部,但越来越难以支撑下去。当时的总工程师向王东升提出:工资这么低,房子又没有,现在清华大学要组建液晶工程中心,要我去当总工程师,我想去。王东升生了气,心想这几年花钱都花在你们这儿,没搞出什么东西,你人又跑了。他晚上回家一边生气一边还在想:怎么办啊?总工程师一走,其他人也都会走。但他突然灵机一动:“反正没钱养住他们,干脆同意他去,用国家的钱养我的人才。不但同意他去,还给他一个任务,把这些年轻人全都给我带过去;但有一条:我需要的时候,全都得给我回来!”还有一个工程师找到王东升,说他不能在这儿干了,技术这么落后,比他父亲那一代的技术都不如;他想回大学去读研究生。已经想明白了的王东升回答,只要你们学成回来,我都送你们去,还可以给点补助。于是王东升放走了一批年轻人去大学继续深造,学习新型显示、真空微电子、FED等专业。
  京东方在生存战略阶段的头5年里,最大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一部分到日本去培训,一部分送到国内大学去读博士、硕士,一部分干脆送到学校跟大学合作。建立和经营合资企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和锻炼管理团队的过程,今天70%以上的京东方中高层领导干部都是在合资阶段培训和成长起来的。
  京东方从1994年开始盈利(800万元),到1997年盈利已达4000万~5000万元。经过前两年的准备,京东方于1997年6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实现了B股上市,募集到3.5亿港币。这是京东方第一次有了可以用于投资的钱,企业管理者们非常兴奋,立刻启动了一批新项目。而当初放走的人也开始陆陆续续地回归,到2003年后不仅基本全部回归,还带动了其他的人跟着他们一起加入京东方。王东升对人才的感悟是:“你一定要给人家一个梦,如果你的梦没有别人给他的梦大,他就不回来;我给他们一个更大的梦,他们就回来了。”
  2000年12月,京东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增发A股,融资9.7亿元人民币。到此时,京东方已经进入了“小康”,不仅小日子过得不错,而且手上还有了可以用于投资的钱。但还有一个问题还在困扰着京东方的员工们:我们这个企业到底是干什么的?确实说不清楚,办了一堆的合资企业,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还有房地产。
  不过王东升很快就会让全体员工知道自己的企业是干什么的了,一个在生存战略阶段就开始酝酿的进取性战略至此已呼之欲出,一个从计划经济的废墟上走出来的老国企正在摆脱一切束缚,开始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确定前进方向。
  (待续)
  摘编自《战略与能力———把握中国液晶面板工业的机会》课题报告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