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液晶面板工业报告(9)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18-11-26 15:37
分享到:
           进取性投资战略改变游戏规则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路风 蔡莹莹
  阅读坐标
  第一章 导论1.3本报告的内容
   第二章 激荡的TFT-LCD工业史
   第三章 比勇气更重要的是“惶恐”:京东方的液晶历程
   第四章“液晶热”与政府能力: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中国TFT-LCD工业的发展
   结论
  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对上述三个主题的论证,来讨论中国发展TFT-LCD工业的战略和政策。我们特别注意到,国内关于如何发展TFT-LCD工业的流行性看法都是在不了解这个工业的历史的情况下说出来的,经常因大而化之而充满了似是而非。因此,本研究采取了工业史的方法。
  本报告第二章讲述和分析TFT-LCD工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竞争的历史,以帮助读者理解该工业的性质。正如我们将在该章中所详述的那样,TFT-LCD技术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其工业史分为两大阶段:研发阶段和产业化竞争阶段。在第一阶段,组成TFT-LCD技术的液晶显示(LCD)和薄膜晶体管(TFT)都分别是由美国企业研发的,但由于这些美国大企业只盯着过于远大的应用目标(“挂在墙上的电视”),而对那些本来能够接纳粗糙新技术的边缘应用领域不屑一顾,致使迟迟得不到应用的新技术研发过程难以为继。反而是从美国引进了基本技术的日本企业,因为将其应用在了诸如电子手表和计算器这样“小打小闹”的产品领域,才使一度濒危的TFT-LCD技术获得了生命。在第二阶段,随着有关产品和制造的技术知识在日本的积累,TFT-LCD工业在日本崛起,但该工业的第一个“杀手”用户———笔记本电脑工业,却使其性质从一开始就成为全球化的。在TFT-LCD产业化竞争的初期阶段,日本企业曾经傲视全球,但后进入的韩国企业(三星和LG)却以超乎寻常的进取性投资战略改变了游戏规则,他们以更快的技术进步速度把日本企业甩在了后面,最终把TFT-LCD技术推进到曾被日本企业认为是遥遥无期的电视领域。同样是依靠进取性的投资战略,最初通过日本转让技术而进入该工业的台湾企业也超过了日本企业。这段激荡的工业史再次证明,对于创新者来说,任何新技术的成熟期都是漫长的,而不断找到应用领域是使新技术发展过程得以持续的关键;对于工业竞争者尤其是后进者来说,对推动技术进步能够产生新需求的远见和信念及其相应的进取性投资战略是获得工业成功的关键。
  报告的第三章同样遵循历史方法,以中国TFT-LCD工业的现状为背景,详细分析一个中国竞争性企业———京东方的案例。分析这个案例的重要性在于,京东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发展TFT-LCD工业的机会,因为它是目前惟一能够以自主技术能力进行扩张的中国企业,而它的扩张也确实影响了整个中国工业的格局。这个案例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帮助理解中国企业在TFT-LCD工业竞争中所遇到的战略环境、技术学习和扩张融资等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政府施政的重点提供方向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方进入TFT-LCD工业的决定和行动是在中国工业界“觉醒”之前作出的,它的液晶战略起源于一个老国有企业遭遇到的技术替代危机,形成于十几年痛苦转型的过程,实施于自主创新重新获得重视的阶段。因此,一个企业的液晶历程就足以折射出三十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跌宕起伏及其制度原因。由于这个企业的特殊地位,回答中国的TFT-LCD工业能否发展起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回答京东方是否可能成功的问题,而回答京东方是否可能成功的问题,就要从京东方为什么会进入TFT-LCD工业的问题说起。如果能够理解为什么京东方会自行进入TFT-LCD工业,它是怎样进入的,以及它在目前的扩张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瓶颈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就会理解中国发展TFT-LCD工业的希望和障碍在哪里,而政府的政策重点又应该放在哪里。因此,京东方的液晶历程是理解中国高技术产业特别是平板显示器工业发展问题的一把钥匙。
  报告的第四章在工业史和京东方案例经验材料的基础之上,将把分析重新拉回到理论和政策的层次上。首先从TFT-LCD工业的全部发展史(纵向)和全球范围竞争(横向)的角度,概括出这个工业所展现出来的“产业规律”,并从决策的角度讨论该工业参与者的得失教训,其中对中国相关决策者的最大教训就是:技术能力以及推动技术能力成长的投资战略,始终是决定竞争结果的关键因素。其次,根据这个工业的历史教训及其目前在中国的发展态势,从理论上讨论中国企业和政府的战略和政策原则,指出为什么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上依赖引进生产线的模式是缘木求鱼,为什么中央政府应该支持竞争性企业的成长。本章最后还要讨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政府能力之间的关系,说明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与产业政策,而产业政策的微观性质又要求政府能力的成长,所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与国家能力的建设密切相关。
  最后,第五章给出本研究的结论,指出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要求政府发挥积极作用,要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企业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技术政策,采取以支持中国竞争性企业成长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并要求政府能力的成长。
  (待续)
  摘编自《战略与能力———把握中国液晶面板工业的机会》课题报告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