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7日14时,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志浩接受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上市公司协会、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邀请,做客新华网,接受新华社专访。以下为来自新华网的专访内容摘选。
宝钢股份将如何加快调整,适应经济“新常态”?
面对这样一个钢铁行业的冬天,产能的供大于求,宝钢股份和所有的同行一样,都面临一些挑战。中国经济转型,一方面高速增长向一个中速增长转型;另一方面是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宝钢股份是一个高端扁平板材的生产厂家,和国内有一些厂家生产长材为主不太一样,所以我们更多和消费增长有关。
比如说2014年,我们用全行业3%左右的钢产量贡献了全行业27%左右的利润。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方向和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是趋同的。另外一个我们自己转型的方向就是“一体两翼”的战略。所谓的“一体”就是钢铁主业,所谓的“两翼”,一块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业务为主的宝信软件相关的信息化战略,这是宝钢股份未来发展转型的方向,我们是宝信软件的控股股东。
另外一块是以云商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我们内部称之为从制造向服务转型。通过这样的转型,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钢铁第三方交易平台为代表的B2B的模式将在3-5年之内,会像之前的B2C一样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或者是转折点,我们也相信在这个转折过程当中,我们会有更大的机会。
现在新的环保对钢铁业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作为国内钢铁龙头企业,宝钢在环保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有什么新的规划部署?
从2015年开始,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即将实施。要真正的达到新《环保法》的标准和要求,对钢铁企业来说挑战是巨大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宝钢一开始就是在上海,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绿色环保的都市型钢厂,我们的起点比较高。我们在最近几年也进一步加大了这一块的改造和投入。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完全可以满足2015年新《环保法》,我相信会是不多的钢铁企业之一。
除此之外,面向未来,到2018年我们有一个新的规划,我们不断引进最新的环保技术,在焦炉、脱硫、脱销的最新技术都在引入。预计在未来3年左右,将会投入100亿用于提升我们现在上海地区节能环保的水平。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在东京湾地区有三家大型的钢厂和东京都这个城市圈和谐共存,我们自己的目标就是要在环保这个领域,做的要赶上或者是超过日本同行。我们也应该可以和上海这座都市和谐共存。
关于公司汽车板的情况
2014年冷轧汽车板的市场份额是50%,我们现在正在做未来新一轮的发展规划,目前的规划是到2018年,我们仍然希望可以保持在冷轧汽车板的市场份额的50%,通过对现有产能的挖潜包括在广东湛江新建汽车板材的生产能力,来提升我们的产能。从目前来看,在板材市场方面,我们是全球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我们感觉到目前这个下游市场还是一个增长非常快的市场,他们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服务上都可以做得更好。从质量和品种来讲,宝钢已经能够满足几乎所有品种汽车的需求,包括奥迪、宝马、奔驰,事实上奥迪在中国的生产厂家为一汽大众,我们是它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
汽车产品有别于其他普通的钢材,除了对品种质量有要求之外,对整个服务和供应链的时间有要求。所以从国际上来看,都强调当地化,从欧洲或者是美国把汽车板运到中国市场,或者是从中国把汽车板运到欧洲、美国,只能占其供应量的10%-20%的比例,大规模的依靠远端供应商,从长期来看,它的供应链的安全性和保障性是不够的,这也是宝钢股份的优势。从目前来看,宝钢股份在这个细分市场当中多年来积累了一些比较优势的。
关于公司硅钢产品的情况
硅钢产品也是宝钢股份的非常重要的产品。大家可能知道硅钢尤其是取向硅钢产品,被称之为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宝钢没有能生产高端取向硅钢之前,是受国内外主流生产厂家所控制的。宝钢十年磨一剑,我们自主研发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的取向硅钢的生产能力。目前,从品种、质量、数量上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世界前三位。
虽然当前经济增长有所减速,钢材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硅钢产品的需求就非常的旺盛,价格也是一路上涨,背后就是整个国家对未来硅钢下游的这些用户里说能耗指标要求更高,绿色要求更高。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趋势,这个趋势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会充分的挖掘现有设备的产能来不断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这种对企业和用户以及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