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用户一直很满意的产品,居然也被用户挑出了毛病。本钢技术服务人员在走访时,用户很坦率地说:“不是你们的质量不好,是市场对我们的产品苛刻了,我们对你们的产品质量要求也必然要高了。”用户的反馈声音,就是市场的声音,本钢人修正了自己的市场质量观:
盯着市场看,跟着订单干,围着用户转,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满意为质量标准,用户的标准就是企业的质量标尺。对于每一名本钢人而言,只要用户有要求,产品质量只有持续改进,持续提高的进行时——
严抓过程质量管理: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
“咱们转炉炼钢是保证钢水质量的第一道工序,决不能有一丁点的含糊。”身为本钢集团板材炼钢车间三号转炉甲三班班长的丛海涛,对待自己份内工作非常认真。为此,他所在的班组为给下一道工序提供优质钢水,针对如何观察火焰炼钢、如何缩短冶炼周期、如何保证钢水质量,他们总结出一套独特而实用的炼钢操作工作法。1~10月份,他们这个班组原钢种炼成率和氩前氧合格率都在98%以上,成为厂里名副其实的质量信得过班组。
确保工序质量,就是为用户负责。本钢集团严格过程质量的管理,紧紧抓住工序过程质量控制不放松,从工序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入手,建立起“从订单到客户”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从合同订单开始,到生产厂每条生产线的操作,都进行全程跟踪,确保产品在每一道工序的生产质量都有人监管。集团职能部门和生产厂都制定严格的保障制度,确保上一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不让不合格产品转入下道工序。各生产厂也从自身做起,严把工序质量关,本钢集团板材炼铁厂新一号高炉车间,为严控工序质量,他们对影响铁水的质量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从炉内控制、物料来源、冶炼过程、渣铁排放等各道工序,道道关口严格把关。每次,他们都坚持把产品质量结果与质量目标相比较,通过分析原因,寻求铁水产量与质量的最佳平衡点,不断改进、不断调整,确保铁水质量稳定。截至目前,新一号高炉的铁水一级品率全部达标。
为确保产品质量能长周期持续向好,本钢集团在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基础上,对设备运行状态控制、生产工艺过程控制,都纳入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体系之中,进行严格管控;并加强质量考核,对工序产生的“不良品率”等指标纳入厂矿的主包指标,实行绩效考核,从指标考核上,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能持续提升。
以用户标准为标尺,抓好质量持续改善
在本钢集团板材热连轧厂1700生产线轧钢作业区丁大班,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质量微信群,产品轧制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用户反馈了哪些质量问题,如何改进,如何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里?这些,都是微信群里每天要关注的事。班长陈兆刚对记者说:“班组成员针对发生的事故、质量问题等积极发言讨论,找出原因及处理、避免的方法。”从小到一个班组,大到一个厂子,关心质量的持续改进,让用户满意,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持续整改,持续提升,本钢集团正是一切以用户的标准为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整改的标尺,不断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有质量问题,坚决不放过,管理部门敢当“黑脸包公”,每周早调度会上,对一周质量工作情况进行通报;每天发现质量问题,当天进行通报,限令整改。
加大产品售后服务,随时反馈用户信息,本钢集团定期召开用户意见反馈整改会,通过派驻到各重点区域和直供用户的技术服务组,质量管理部门每周组织召开“市场、生产、研发、技术、质量”联席例会,将销售、研发、生产、质量等各个工作环节有效联接起来,明确职责,形成联动机制,对用户使用本钢产品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质量问题下发“任务单”,由牵头单位负责整改措施的制定,各个工序和生产环节进行整改、提升,质管管理部门与销售部门负责验证、反馈,从而形成质量改进工作的闭环管理。
同时,为深入了解用户对本钢产品的满意度,本钢集团还不定期对重点市场、重点顾客进行走访和技术交流,各职能部门、生产厂和产品研发院,也派技术人员和厂级主管人员参加,及时了解和掌握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做为改进产品质量和提升研发生产的第一手材料,使后续生产与用户的质量需求合拍,与用户产品升级换代和不断提升的质量标准相接轨。
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持续改进没有终点
“现在市场高附加值产品需求量大,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特别严格,我们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控制生产的每个环节,把质量操作制度执行到位,就会杜绝出现任何质量瑕疵。”对做好质量基础管理和标准化操作,本钢集团板材冷轧厂镀锌生产作业区二镀锌生产丙班班长杨嘉鹏有很到位的认识。这个在生产最前沿的一线班组,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工艺操作标准、设备运行状态,制定了很详细的细化方案,做到质量目标量化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他们也成为本钢夯实质量基础管理的一个缩影。
按用户满意的市场规则,不断加强质量基础管理。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本钢集团不断夯实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攻关,有效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持续改进和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来增强本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围绕提质增效目标,以降低厂内非计划和外部质量异议为抓手,制订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细化质量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水平。1月份,本钢集团质量管理部门制订了《降低质量非计划攻关方案》,下发了《产品质量过程管控实施细则(暂行)》,为加强产品质量过程管理,提高过程质量风险管控能力,稳定产品质量增添制度“砝码”。同时,又收集汇总了本钢集团产品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术语和定义、规章制度,以及新制订的《质量缺陷勘验手册》《本钢产品缺陷图谱》等,汇编成《本钢产品质量手册》,使质量判定、质量异议处理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良性轨道。严格的制度管理,使质量基础管理有章可循。
为持续改进产品质量问题,本钢集团各相关部门、单位,按日、周、月对质量非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数据进行归类,明晰产生原因,找准工作方向;同时,监控重点品种、重点缺陷质量整改的完成情况,组织责任工序进行改进;针对工序间质量问题,及时协调相关工序查找原因、落实整改;围绕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实时跟踪改善的效果,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同时,相关单位结合关键工艺参数和设备设施的要求,组织各单位上报控制计划,并落实到人,实现全员参与;并针对重点品种、重点用户制订个性化判定标准,以满足用户,对其产品质量的需求。
目前,本钢集团正以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质量攻关为抓手,全力抓好过程产品质量的稳定控制,以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