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公司”)是中国领先的IT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718.sh)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医疗设备、医疗IT解决方案和健康服务的提供商。
东软医疗公司成立于1998年。作为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建设单位,东软医疗公司以软件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医疗设备产品与服务、医疗IT解决方案、健康服务三个领域的发展。
东软集团副总裁、东软医疗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江根苗强调,只有充分国际化才能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只有充分市场化,企业才能持续创新和发展。在政策利好的当下,国产医疗设备产业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民族品牌,充分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重视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积累,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磨砺、强大起来。
日前,江根苗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说,东软集团是以软件起家,开始有些人不理解,搞软件的一个企业怎么又搞设备了。实际上,东软进入医疗设备领域是当时背景下的一个契机。在80年代末期,国内大型的医疗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医院进口一台CT需要大概50多万美元,当时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江根苗回忆说,当时,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郑全录、李甲递教授凭借他们在计算机、电子、机械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修复了沈阳当地医院损坏的CT,并且整机性能和可靠性均有很大提高。在修复的过程中,大家想到我国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CT设备,我们能不能自己造CT呢?
这一提议让大家热血沸腾,东北大学的领导、沈阳市科委各个部门的相关领导纷纷表示支持这个项目,并在1990年立项。一开始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借鉴、看不透也看不懂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大型的医疗设备是一个技术非常复杂,涉及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精密仪器制造、声光电,还有机电一体化、高密度集成技术等等。
所以从1990年立项,到1994年研发出第一台CT原型机,到1998年把国产CT实现产业化的发展,面向市场批量生产,花了整整八年时间,可谓是一场持久战。
江根苗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创新,在技术、制造、人才等方面。比如说,在东软之前,CT里面对图像处理、数据处理等等都是用硬件实现的。而东软的优势在于软件,在研发的时候就在思考,相对于固态硬件来说,软件的计算快、升级快、优势多。于是,我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新地走出了一条用软件代替硬件的路子。用PC平台,当时PC机的运行速度还远没达到今天这样快,我们就在当时采取了多核的CPU方式,类似像一个捆绑火箭,一个推力不够,就捆绑多个。在这个软件层面,不是用高级编程,而是用微码编程,把资源充分调用。
同时,正赶上90年代中国改革对外开放的大好时机,全球经济技术开始一体化。外部的供应链,比如说零部件等发展迅速,同时计算机软件,IT技术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些都使得东软医疗能够把成本降的非常低。东软医疗进入市场之后,使得国内CT产品的价格整体下降了30%左右。这让国内很多医院都能够买得起CT,同时由于我们是本土企业,售后服务也更加及时、方便。客户跟我们一起发展。
江根苗说,如果说过去大部分的制造型企业采用的是重制造销售轻研发的哑铃型模式,那么东软医疗采用的是橄榄型模式。一台CT机有数以万计的零部件,我们充分利用了社会化的生产资源,进行全球化采购,而中间的核心技术和研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也是绝对成熟的模式,现在说起来不新鲜了,在20多年前的中国还是一个很新鲜的创新模式。
此外,东软医疗从诞生以来,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都是中国唯一的一家大型医疗设备厂商。一出生,东软医疗就跟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大全球性品牌一起,在市场里竞争。而且,当时的发展也没有局限在中国,1998年在国内卖了50台CT,1999年去全球开拓市场,去海外参展,开始几年干烧钱不见动静。但是几年后,东软医疗就打开了国际市场。
江根苗说,现在,东软医疗所生产的产品已遍布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同时销往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葡萄牙、阿根廷、印度,以及东欧、中东、非洲等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9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设备产品与服务。
大型的医疗设备在全球稍微成熟一点的国家,都是需要认证才能够进入市场,比如美国的FDA认证、欧盟的CE认证等。东软医疗获得了欧盟、俄罗斯、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认证。同时,内部建立了强大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支撑产品和企业的发展。这样才保证东软医疗有一个长久的发展、更大的市场份额、一流的品质,和完善的售后服务。
基于前期研发CT的大量积累,像数据的采集技术,处理技术,电磁光电控制,还有算法分析,软件技术等等,我们把这些都搞通了,所以我们在后续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进行复用和借鉴,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周期,很快就全都推出来了,比如CT系列,从单层、双层、16层、64层到128层,源源不断的迈入新的高度。
同时,东软医疗还研发了其他医疗设备产品,包括在磁共振(MRI)领域提供从永磁磁共振到超导磁共振的全系列磁共振产品,在X射线(XR)领域提供从普及型到高端领域及乳腺专业领域的全系列DR产品,在彩超(US)领域提供从临床实用型到临床科研型的全系列超声产品;此外,东软医疗还提供PET/CT系列、影像云、精确放射治疗解决方案、实验室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以及体外诊断试剂等。
在实现的过程中也是不断的与时俱进,除自主创新,还通过开放式创新这样的思路,加快了产业链互补和整合的过程,比如说与国内外的大学、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合作,2004年与飞利浦进行成功合作。这段合作,开创了中国大型医疗设备高等技术对外合作的先河。
如果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可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998年之前称为技术积累阶段;从1998年到2004年,进入市场初期的粗放式快速成长阶段;2004年到2014的阶段,东软医疗内部的基础能力进入全面的夯实阶段,无论从技术、人才、市场,包括基础的供应链能力,生产、研发能力;从2014年之后,引入了弘毅、高盛等战略投资,又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下一步肯定要进入资本市场。
东软医疗过去的成长,基本上是有机成长。未来的成长不仅有快速有机成长还有非有机成长,通过横纵向发展、产品、技术、资本、市场等各方面,设备和整个资源。而且未来一两年,东软医疗会更加独立的展现“东软医疗”的品牌,刚刚这个周末开始,我们在央视《对话》栏目前后播放的广告,打的就是“东软医疗”的形象。对未来,东软医疗的使命愿景,进行了重新的梳理,而且把战略,重新的理清,理清之后来迎接一个更高速的成长。
江根苗最后表示,我们设定的未来五年目标,希望在2020年,能达到80个亿规模的成长,当然这个数,弹性讲,想象空间很大。但无论是过去或未来我们都讲踏踏实实做事儿,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未来要走的更加扎实,我们希望体现一种持续高速的健康成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