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太钢集团坚定战略目标不动摇,加快构建新常态下的技术、装备、品种、绿色发展等多方面独特的竞争优势,不断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持续优化品种结构,深入挖潜降耗,着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生产经营多点开花,精彩纷呈,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太钢不锈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延续现场审查
1月19日至21日,国家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专家组对太钢不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延续进行了现场审查,太钢申请的三项金属材料专业顺利通过专家组的现场审查。
审查组按照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有关规定,对太钢不锈进行了科研技术、人力资源、安全保密等多个方面的审查。经过现场审查,专家组一致认为:太钢不锈申报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延续》材料内容真实、完整、有效,其资质满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要求。
太钢负责人表示:军工科研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研究,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发展的严肃任务。太钢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方面具有相应的技术优势、科研生产能力和管理经验,现场审查是对太钢不锈的一次全面体检,具有深刻意义。
太钢不锈钢产品中标青山长江大桥工程
4月份,太钢收到中铁大桥局武汉青山长江大桥项目经理部发来的中标通知书,决定采用太钢生产的不锈钢产品,用于青山长江大桥主塔系梁部位。此次成功中标,是太钢产品实力的又一次体现。
武汉青山长江大桥为国务院首推的80个示范PPP(公共私营合作制)项目之一,大桥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全线均为桥梁,主跨长938米,桥面宽47米,项目全长7548米,预计2019年基本建成。该桥是武汉市第11座长江大桥,也是万里长江上最宽的大桥。
“重载、宽桥、大跨是该桥的主要特点和技术难点。”参与此次竞标的营销部相关人员介绍说,“大桥项目经理部在制定相关竞标条件时,于2月26日发布了竞争性谈判公告,从竞标内容及质量标准、技术要求、计划交货期和交货地点、竞标人资格等方面都做了严格要求。其间,太钢与代理商携手努力,以高度的社会诚信和卓越的质量品质,最终取得了桥梁主塔系梁用不锈钢钢筋、不锈钢钢筋连接套筒、不锈钢扎丝产品的全部供货权。”
太钢产品获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高度肯定
5月初,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向太钢发来一封感谢函。函中对太钢在港珠澳大桥的合同履行期间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函中说:“贵公司作为一家信誉好、有实力的优秀供应商,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各专业分包及材料商作出了表率。我局对贵公司为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所作出的贡献表示高度赞赏和衷心感谢!”
港珠澳大桥横跨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大桥主体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目前,工程青州航道桥主跨顺利合龙。由于大桥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对建筑材料的要求极为严格。太钢不锈钢材料以耐氯离子腐蚀性能好、强度高、轻量化、免维护、使用寿命长等诸多独特优势中标。按照约定,太钢承担了大桥主体及东西人工岛三个标段不锈钢钢筋及配套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任务。合同履行期间,太钢产销研紧密协同,克服该类产品在国内首次研制、开发、大规模使用及交货期短、质量要求高等诸多困难,精心组织,严格把关,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周到的售后服务,最终赢得了用户的肯定。
太钢自主研发的双相不锈钢钢筋等相关产品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中的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此后,太钢又为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提供了高端不锈钢材料,并与多家国内外知名建筑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太钢不锈钢材料加快拓展高端建筑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钢产品再登“人造太阳”
5月13日,从中国核聚变研究基地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太钢自主研发生产的不锈钢挤压件各项指标满足ITER计划合同要求,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这是继核聚变铜+不锈钢复合板产品之后,太钢自主研发生产的又一系列产品应用于ITER计划。
“ITER”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英文缩写,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人造太阳”。“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多边大科学国际合作项目。该计划将集成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
此次通过专家组检验的不锈钢挤压件产品,将用于ITER计划导体线圈盒部分。ITER计划所用材料分成上百个采购包在全球制作。2010年初,太钢开始针对校正场线圈(CC)采购包的相关产品进行技术研究和探索。该采购包中,导体线圈盒原本的设计是采用板材拼焊成形的工艺,经过认真分析,太钢技术人员大胆建议将工艺由直接挤压整体成形来代替拼焊成形,由此制成的产品不仅外形质量稳定可靠,而且内在组织质量在高温热挤压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个另辟蹊径的建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CC采购包方面的积极响应,双方马上着手合作试验。
为了保证试验成功,太钢上下高度重视,与ITER计划国际组织、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能源执行中心、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科研单位密切合作,从装备、技术、工艺、人员各个方面周密安排,稳步推进。经过艰苦努力,为ITER计划量身定制的不锈钢挤压产品成功问世。
太钢双相不锈钢通过挪威国家石油标准认证
8月初,太钢双相不锈钢获得挪威国家石油标准NORSOK M-650认证证书,这是太钢继双相不锈钢螺纹钢筋通过英国CARES认证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对于太钢双相不锈钢加速拓展国际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挪威国家石油标准NORSOK M-650是全球公认的特材制造商资格认可的标准,在国际上以“严格”著称。M650是欧洲北海油气工业界专门针对双相钢、超级奥氏体不锈钢、镍基合金铸件等材料设置的审核标准。目前,该标准已被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BP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和阿克-克瓦纳集团等国际知名公司所广泛采用。这次认证,充分体现了太钢在特材制造领域工艺和质量管控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为太钢双相不锈钢进入国际海洋工程、海水淡化、油气开采等高端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不锈钢的大家族里,双相不锈钢因其高强度与高耐蚀性的完美统一而独树一帜。太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双相不锈钢,并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近年来,太钢双相不锈钢研发进一步提速,相继进入化学品船制造、核电、石化等行业,有效替代了进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优质的配套服务能力。为推动双相不锈钢高端材料进入国际市场,太钢全面强化质量管理和服务,提高质量管控水平,加快产品国际认证步伐。早在2012年,太钢双相不锈钢钢筋即通过英国CARES(专业针对钢筋混凝土产品认证的机构)认证,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按英标生产双相不锈钢钢筋资质的企业。
太钢产品助力天宫二号遨游太空
9月15日22时04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天宫二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举国欢庆之时,太钢人也倍感自豪。“天宫二号”及其使用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关键部位,分别使用了太钢生产的电磁纯铁及不锈钢冷、热轧产品,太钢的名字再一次镌刻在了航天工程的华彩史册上。
多年来,太钢人铆足冲天劲,不断研发航天新材料,打造航空航天精品钢材。太钢冷、热轧不锈钢,电磁纯铁等相关产品以精美的外观、过硬的质量赢得相关部门信任,成为我国航空航天专用钢重要生产基地。
太钢核电专用不锈钢材料闯入国际市场
9月上旬,一艘远洋货轮缓缓驶离天津港,船上装载的500余吨太钢造不锈钢核电产品远赴巴基斯坦卡拉奇,用于卡拉奇K2、K3核电站建设。这是太钢核电产品首次以材料形式供应国外核电站建设。
近年来,太钢抓住国内外核电事业发展的新机遇,自主创新,突破一系列技术难关,在国内率先研发和生产出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的核电专用不锈钢和冷轧硅钢材料,成为国内唯一可向二代半核电项目成套提供核级不锈钢材料的企业。同时,在国内首家开发成功第三代核电AP1000堆内构件用304、304H超厚规格不锈钢板材和高强度不锈钢复合板、双相不锈钢板材,成功应用于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三代核电示范堆CAP1400项目,成为国内第三代核电堆内构件用特种不锈钢材料的唯一生产厂。太钢还成功研发生产出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核电用硅钢,成为国内率先生产厚涂层高牌号冷轧硅钢的厂家。
目前,太钢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核电用钢生产基地,为打破核电领域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加速推进我国核电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太钢加大双相不锈钢新产品开发力度
1~8月份,太钢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产销研紧密协同,抢抓市场机遇,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相不锈钢开发力度持续加大,双相不锈钢开发量是上年同期的2.41倍,为上年全年开发总量的1.65倍。
双相不锈钢以高强度、耐腐蚀和良好的焊接性能著称,是太钢的战略重点品种。多年来,太钢紧盯国家重点工程,围绕下游用钢行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组织攻关团队,优化开发模式,产销研联动,超前介入,强化产品设计与推广,在新品开发量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的同时,双相不锈钢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实现了从中板、卷板、薄板到型材、管坯、锻件的新突破,产品系列不断丰富,有效替代了进口。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和用钢行业的新需求,公司集中优势力量,强化冶炼关键工艺技术攻关,推动双相不锈钢钢质纯净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技术质量难题,产品实物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显著提高,为进军新领域、新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太钢双相不锈钢系列产品以一流的品质和服务先后在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海外PDO天然气管线、AP1000核电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石油石化、环保设备、食品制造、桥梁等领域独树一帜,引领了国内双相不锈钢在高端领域的发展。
太钢牵头承担“高强高耐蚀不锈钢及应用”项目
9月下旬,由太钢牵头,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宝钢特钢、中国一重、浙江久立特材等14家国内行业领先的知名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参与,联合申报的“高强高耐蚀不锈钢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部评审,被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并正式立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不锈钢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目前高端不锈钢比例不足6%,其质量性能稳定性、品种系列化、关键技术、成本、寿命及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与国外差距明显。
该项目以品种为主线,以“品种全流程、一体化设计”为原则,兼顾项目的共性、个性技术及最终的产品应用示范,重点选取危险品运输及处理等特种行业用高品质双相不锈钢、环保领域用超级奥氏体不锈钢、高强不锈钢、汽轮机转子用耐热不锈钢、油气开采用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及抗菌不锈钢等为研究对象,开展材料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制备技术研究,使得质量稳定性得以大幅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终实现高强高耐蚀不锈钢工业化全流程规模稳定生产及广泛应用。
太钢硅钢产品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硅钢作为太钢的战略品种之一,一直深受用户青睐。目前,太钢研发生产的硅钢新品正稳步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了批量生产供货。
据了解,太钢生产的硅钢用于新能源高端乘用车的驱动电机部分。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制造材料的性能、板形有极高的要求。此前,该类电机制造所需材料全部为进口。
太钢废水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一等奖
10月份, 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太钢8项成果获奖。其中《黑色冶金过程废水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一等奖。
钢铁行业是耗水大户,该成果针对钢铁企业轧钢废水、焦化废水及综合废水的废水处理及回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中试等工作,并结合企业特点实施串级供水、分质供水模式,实现了水重复利用率98.12%,吨钢用新水1.45吨,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太钢节能减排、改善太原地区的水环境作出积极贡献,实现了企业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其它企业做好了示范,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太钢受邀见证“长征五号”飞天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作为中国首款重型运载火箭,它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的火箭运载能力正式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中国的运载火箭顺利完成了更新换代,从此进入了重型火箭的时代。
受长征五号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邀请,太钢参加了现场发射活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周宜洲代表太钢在现场观看了发射盛况。
在此次发射中,太钢产品又一次续写钢铁骄傲——三类四种产品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关键部位,助力“胖五”首飞成功。这也是在今年短短五个月时间内,太钢产品第四次助力我国航天项目飞天成功。
太钢产品与航天工程结缘已久,自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开始,太钢产品便频频现身重大航天工程,先后应用于“嫦娥探月工程”月球探测器,“神舟”系列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截至目前已有二十种产品助飞航天事业。
太钢应诉土耳其不锈钢反倾销胜诉
11月初,土耳其经济部发布公告,裁定对产自中国的冷轧不锈钢产品损害不成立。这起历时一年的不锈钢反倾销案以中方获胜告终。
近年来,反倾销已成为各国保护本民族产业、限制进口的一种常用手段,钢铁行业也成为国外反倾销的重点领域。2015年8月,土耳其对产自中国内地的冷轧不锈钢发起反倾销调查。太钢立即启动应诉程序,多方联动,在做好调查问卷、损害抗辩的同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联合下游客户进行游说和抗辩。经多方努力,终获成功,不仅增强了太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振了太钢的国际名声,同时也鼓舞了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案的信心。
据了解,土耳其对中国冷轧不锈钢产品提起反倾销后,由于土耳其属于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国内不锈钢企业纷纷放弃应诉。太钢成为中国唯一参加应诉的企业。
这些年来,面对国外频繁发起的不锈钢反倾销案,太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应诉,为维护国家不锈钢产业的合法权益、推动国内不锈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对国外反倾销日益增多的新形势,太钢建立起以营销部为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健全和完善预警机制,定期分析和研判进出口情况,规范进出口行为,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持续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证。
太钢不锈新品抢滩国际核电建设领域
11月下旬,太钢自主研发生产的整体成型不锈钢方管成功中标哈电集团供巴基斯坦两座核电站装备制造项目,此举标志着太钢不锈钢又一新产品成功进入国际核电建设领域。
在核电领域,太钢先后在国内首创了核电用C型、L型、U型、T型、H型和矩形钢管,得到用户认可。这次方管的成功研发,让核电用钢管家族又添新军,再次展示了太钢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太钢助力集装箱行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太钢重点品种之一的罐箱用不锈钢冷轧板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目前已经达到80%以上,成为太钢众多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集装箱是指海、陆、空不同运输方式进行联运时,用以装运货物的一种容器。集装箱运输是货运的发展方向,对于降低全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提高国内外和国际供应链的效率和效能意义重大。集装箱按照不同用途可分为诸多种类。罐式集装箱是一种专为运输食品、药品、燃料油、化工品等液体货物而制造的特殊集装箱,故又称液体集装箱,其结构特点是在一个金属框架内固定上一个液罐。因罐式集装箱主要长时间海上运输,加上运输品多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罐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成为主流。
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集装箱制造业的繁荣,给材料生产商提供了机遇。2007年之前,国内罐式集装箱及其制造材料全部依靠进口。从2008年起,国内试制罐式集装箱正式起步。之后几年里,多条罐式集装箱生产线在国内陆续建成投产,对不锈钢材料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适应罐式集装箱行业的发展趋势,太钢与国内集装箱制造界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研发罐箱用不锈钢产品,加速替代进口产品。
罐式集装箱制造商对不锈钢材料性能及表面要求极其严格,创新工艺技术、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是关键。太钢组成罐箱用不锈钢产品的产销研一体化攻关团队,先后开展一系列工艺技术攻关,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成功打通工艺路线。全线强化生产组织与质量跟踪控制,精益求精,打造精品,最终成功开发出高性能、高品质的罐箱用不锈钢产品,并迅速形成以“量身定制”为特点的批量化生产能力,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成功替代进口。罐箱用不锈钢冷轧板也由此成为太钢众多“首发首创首用”产品的典型代表。目前,太钢已成为国内三大罐式集装箱制造商所需不锈钢材料的主要材料供应商。
据了解,罐式集装箱除了具有集装化运输的全部优点外,与一般运输方式相比,可提高45%的装运量,同时具有快捷、安全、环保、美观等突出优点。为此,世界发达国家日益强制推行以罐箱运输替代桶装运输,国内集装箱运输行业也在大力推行集约、环保的运输方式,罐箱用不锈钢材料的前景十分广阔。
太钢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热交换器用新型不锈钢材料
12月份,国内首款112台热交换器从上海通华不锈钢压力容器工程有限公司启运,交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生活热水供给系统安装。这批热交换器的构件全部采用太钢新研发成功的高等级新型不锈钢材料制作。这是该类产品在国内生活热水供给系统中的首次批量应用。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陆家嘴金融城“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之一,是集证券交易、金融期货交易、证券结算登记于一体的国内第二个证券交易运营中心。该中心建筑设计方案由国际知名的墨菲?杨设计公司领衔,十多家国内外顾问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旨在打造充分体现“科技、智能、环保、节能、舒适”整体设计理念特点的现代综合金融办公建筑群。
不锈钢热交换器因其具有抗氧化、防腐蚀、防结垢性能优异和传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卫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保、食品、医药、化学、采暖、生活用水、空调回水等领域。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生活热水供给系统的关键环节,不锈钢热交换器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要求极其严格。9月份,为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设计理念的要求,太钢与上海通华不锈钢压力容器工程有限公司达成新材料研发生产合作意向。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协同攻关,太钢研发团队在材料制造、成型、焊接等一系列关键工艺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热交换器用新型不锈钢材料,实现了传统镍系不锈钢材料的升级换代。与传统材料相比,太钢热交换器用新型不锈钢材料强度更高、耐震耐压耐冲击性能更优、导热系数更高、寿命周期更长,同时,因其不含贵重镍金属,性价比也更高,是典型的绿色产品。新材料经加工企业使用,产品性能优异、质量稳定可靠,受到客户好评,成为太钢以创新驱动品种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中国高端制造的又一成功范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