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工业报记者从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飞民机)获悉, 近日,由中航工业沈飞民机制造的中国新一代涡桨客机MA700中后机身试验件正式交付。MA700飞机是我国新一代70至90座涡桨支线飞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MA700飞机试验件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关键的制造技术在改善飞机性能的同时,也给研制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2007年8月在钓鱼台国宾馆正式宣告成立,是集设计、试验、生产、销售及相关业务和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民用飞机制造企业,公司新厂址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民用航空产业园,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是集设计、试验、生产、销售及相关业务和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民用飞机制造企业。
中航工业沈飞民机有着近30年的民用飞机研制经验,与波音、空客、庞巴迪、中国商飞等国际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均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产品涵盖了A320、B737、B787、Q400、C系列、ARJ21、C919等现役和在研民用飞机的主要机体结构部件,合作范围涉及设计、制造、试验、售后服务等民用飞机研制多个领域。此外公司还与以色列IAI公司合作承揽了包括B747、B767等民用飞机客机改货机业务。
中航工业沈飞民机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辽宁省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辽宁省及沈阳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辽宁省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沈阳市管理创新优秀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几年来,中航工业沈飞民机面向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也不断得到加强。多年、多机型的舱门、吊挂、机身等机体结构大部件专业化制造能力在国内外均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建立了取得AS9100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研发设计体系;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钣金加工、特种工艺(热处理、表面处理、无损检测等)、复合材料等生产线先后通过了波音、庞巴迪、以色列IAI等公司的认证;掌握了全自动钻铆、大型结构件整体制造、数字化制造、钣金及特种工艺加工等民用飞机研制关键技术;重点培育的研发设计力量不仅全程参与了庞巴迪公司C系列飞机、C919国家大型客机设计,目前也正在全程参与MA700研发设计及国产远程宽体客机预研等工作,并在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6年2月,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沈飞民机)首次获得“波音卓越绩效奖”;2016年5月,沈飞民机向波音公司正式交付首架B777尾翼翼尖,此为沈飞民机在金属胶接领域承接的首个国际合作项目;当月,喜讯再次传来,沈飞民机又获得波音公司一笔新订单,双方签订了B777X复材壁板合同。
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型,是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航空装备是工业制造的“皇冠”,对先进制造设备、先进制造工艺、先进材料有极高的要求,摘取这个“皇冠”,是从制造向智造迈进的风向标,是一个国家占领全球制造业价值链顶端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沈阳市把航空产业确定为“十三五”重点发展的两大新增长极之一;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浑南区把航空产业作为打造老工业基地创新高地的重要载体。借助这些有利条件,沈飞民机将瞄准未来民用飞机发展方向,加强创新驱动,着力在研发设计、复合材料加工、平台经济等方面加大资源投入,进一步转型升级,全力提升沈阳市在世界民机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智能制造
服务14家国际知名航空制造企业
全力创新。沈飞民机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运作模式,结合融资租赁等轻资产发展模式,全力发展研发设计、复合材料加工和大部件装配等核心专业能力;同时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化供应商,充分利用和共享全球制造与服务资源,打造标准化、信息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和管理体系。近期,沈飞民机还将以航空产业园区的制造集成和总装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打造沈阳地区民用航空产业的集聚区。
强化研发,能力一流。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研发加制造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组建专业化研发设计团队,2011年,公司研发设计体系通过了AS9100 C版认证,标志着公司具备了独立承接民用飞机研发设计工作包的资格。2014年随着公司整体搬迁至浑南航空产业园,成立了沈飞民机研究院,直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了创新“两层皮”现象。
公司先后参与了庞巴迪C系列飞机、国产C919大型客机、空客A350飞机关键部件的设计工作,2014年起又承接了新舟700新型涡桨支线飞机和国产远程宽体客机的机身关键部件研发工作,公司研发设计能力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沈飞民机积极响应“智能制造”号召,依据世界民用航空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线智能化及物流智能化。2016年,公司已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远大智能、中科院沈自所等产学研单位共同建设航空零部件产品数字化工厂,将大量应用自主开发的智能装备(蒙皮镜像铣数控装备、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机、高速高效五轴加工中心、高参数立体仓库、钻孔/铣削加工机器人、关节型喷涂机器人、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系统装备、机器视觉/传感器等),通过与工业软件及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与自动化集成,解决产量提升与产品质量精化瓶颈、设计与生产制造智能化、信息融合与智能决策问题。
厚积薄发,中流击水。沈飞民机积累了近30年的民用飞机研制经验,先后与波音、空客、庞巴迪、中国商飞等14家国际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范围涉及设计、制造、试验、售后服务等民用飞机研制多个领域。
围绕四大板块
带动200亿产业集群
善弈者谋势。近年来,沈飞民机进行高端布局,积极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沈飞民机入驻沈阳市浑南区空港经济区和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充分发挥了经济辐射作用和产业集聚效果,现已建成建筑面积达16.5万平方米的规划完整、特色鲜明,集原材料供应与存储、零部件加工、大部件装配、产品交付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的民用飞机研制基地。
立足浑南,成为国家新型民用飞机研制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沈飞民机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以沈飞民机产业园区为核心向周围辐射的高品质的航空制造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集民用飞机研发、制造、总装集成、服务于一体的世界级的民用飞机研制基地。
立足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民用飞机机体结构大部件制造商。沈飞民机的多机型舱门、吊挂、机身等机体结构大部件专业化制造能力在国内外均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建立了取得AS9100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研发设计体系;创建了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钣金加工、特种工艺、复合材料等生产线,先后通过了波音、庞巴迪、以色列IAI等公司的认证;掌握了全自动钻铆、大型结构件整体制造等民用飞机研制关键技术,进而成为国际知名航空制造公司最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未来的发展中,沈飞民机将在聚焦并大力发展航空制造集成、智力收入、改装与维修拆解4个业务板块,同时积极争取包括波音完成中心、Q400飞机等整机项目落户,力争2020年带动辽沈地区相关产业实现收入超过50亿元,2025年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收入超过200亿元。
“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型是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航空产业也被沈阳市确定为十三五期间需要重点发展的两大新增长极之一。以此为契机,沈飞民机将瞄准未来民用飞机发展方向,加强创新驱动,着力在研发设计、复合材料加工、平台经济等方面加大资源投入,进一步转型升级,全力提升沈阳市在世界民机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突破
撑起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
今年8月,浑南区吹响了发展民用航空产业的集结号,区主要领导指出,要大力发展民用航空等优势产业,努力打造国家重点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沈阳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战略与建设方案》中提出: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和参与国家大飞机项目;二是将沈阳航空航天类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研发生产活动更多地引进到高新区;三是培育壮大沈飞民机等骨干企业,加速打造国家重点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这为沈飞民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沈飞民机置身“创新”风口,不断强化人才得的培育和引进,力争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研发设计突破,向航空产业链上游不断扩张。沈飞民机在原有基础上,将继续在研发设计软硬件环境建设方面投入资源,着力发展异地协同设计能力,构建远程知识共享和检索平台,实现与主机制造商设计平台的互通;承接机体结构设计、验证、制造、交付、适航、客户支持的“交钥匙”工程,获得飞机部件知识产权。
升级复合材料,在国际民用航空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复合材料是大型整体化结构的主要材料,沈飞民机将针对民用飞机复合材料化的发展趋势,着力提高大型复杂复合材料制件的加工制造能力,进行大型复杂复合材料结构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掌握大型复材构件一体化成形、复材高效数控加工技术及自动化在线检测技术等迎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高新技术。
着力发展平台经济,最终形成集研发设计、零件加工、仓储物流、总装集成于一体的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制造集群。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领、组织协调、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搭建起“分工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高品质的航空产业平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