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由京东发起电商价格战以来,五大家电经销商全部卷入其中。3年零利润、物价回归4年前、线上线下同价、物价升级全品牌、你低我更低……各种口号此起彼伏,有人甚至预测价格战要打3~5年。
价格战源于市场份额和利润的竞争,价格战的形式有其深刻的内因和外因:供过于求,经济下滑、金融动荡、内销疲软、外销不畅、收支失衡等多种因素引发。价格战的结果如何,尚需拭目以待,可预料有三:两败俱伤,产业受损;你死我活,形成垄断;默然休战,各自为营。
中国的家电产业是实现市场化较早的行业,家电市场也早已国际化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大国,号称45类家电产品销量全球第一,小家电中国造占全球七成,但自主品牌出口全球市场每年仅有7%~9%。
中国家电强国梦实现了吗?家电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做冷静思考。
家电产品如何定位
中国发展家电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大量的投资、引进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实现了中国家电行业跨越式的扩张。最初,全国空调产量只有1.32万台,冰箱4.9万台,洗衣机24.5万台,2011年全国空调产量达到了13912.5万台,冰箱达到8699.2万台,洗衣机6671.2万台。
如今,在以增量求发展的时期,无人关注合理经济规模的研究,产能通常为产量的1.5~1.8倍。近几年制冷季过后,每年的库存都在1200万~1500万台。产大于销的格局,加剧了市场的激烈竞争,促成了家电行业追求规模效益的恶性循环。
家电产品是世界通用性很强的产品,产业转移、互动很广泛也很快。家电产品是能源消耗型、资源消耗型行业,以循环经济理念来观察,家电产业的急速扩张,产能严重过剩,存在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
中国是家电产品出口大国,约占总产量的1/3,至关产业大局。今年上半年家电产品出口增幅为9.1%,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5.4%,与去年增幅相比回落了18.5%,此种出口形势难言乐观。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大家电企业借助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进行了大规模产能扩张,仅2010年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就达到了2500亿元(中经景气指数),一些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今年家电市场销售低迷,有些企业月库存费用超过千万元,亏损相当严重。销售商苏宁电器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近三成,开始了去“电器化”的运作,寻求新的增长点。
目前,家电卖场除采用降价和节假日等特殊促销手段外,基本处于滞销期。抑制需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身经济状况外,主要是由于家电普及率高,制约了需求的增长。2011年主要家电品种冰箱和洗衣机城镇百户占有率突破了97%,农村百户占有率突破了50%左右,而空调在城镇百户占有率突破了100%,家电产品已经从导入期、成长期转入了普及期和提高期。
有机构预测:中国家电正在向大容量、大容积、多开门、高档化方向发展,洗衣机容量将提高到10公斤以上水平,冰箱容积将提高到250升以上水平,变频空调将超过50%以上占有率等。但从实际看,大、高、精的产品不是当前中国社会消费的主流,还撑不起家电市场的大局面。
家电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当前各种政策的出台对家电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产业发展导向都应在动态中调整,当市场不景气时,产品的结构变化、工业设计的创新形象、大众化的定价举措等,都显得十分重要,家电产品如何定位值得思考。
探索全新增长模式
中国的家电行业近几年先后实施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一系列刺激行业发展的措施,缓解了某些企业的困境,对行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政策一停止,销售就出现了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家电市场亏损企业增加近20%。家电补贴政策该不该继续推行,在今年两会期间引发了争论。
流通领域人士强烈主张国家应围绕促销费、保增长的总方向,再推出刺激消费的新政策,鼓励消费者透支消费买家电,激活家电市场。而产业界人士认为政府应谨慎行事,企业应该在竞争中靠自身去调整适应,政府应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建立健康的市场秩序。
今年6月份新的节能补贴出台,据称财政补贴265亿元,可拉动3000亿元的市场份额。但从目前情况看,补贴叫好不叫座,节能市场销售量份额出现了下滑,节能产品占整个市场比重仅16.4%。政策实施首月,奥维咨询统计冰箱拉动仅1.54%,洗衣机拉动仅1.7%,空调2.5%。冰箱销量下降了12.6%,销售额下降了9.1%。节能空调份额不升反降,政策拉动效果并不明显。
产业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时效性,阶段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家电召回》法规迟迟未能出台,家电流通领域各种收费乱象得不到根治,相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法规,提高制度的约束力。
加强技术导向
由于家电产业是典型的组装工业,产品的主要零配件电机、压缩机、控制器、电子元器件等都是采购的,产品的通用性、一致性相似,构成产品的同质化比较强。虽然家电产品是现代科技的组合体,可真正具有新思维的创新品种并不多,除产品工业设计、性能的提高,辅助功能的增减之外,还没有真正的换代型产品问世。
当前,家电产品的节能与环保是热门话题,这也必将成为产品发展的主导方向。比如说,空调器工质的替代一直备受关注,但是,2011年具有中国特色的R290工质替代并没有形成趋势,2012年也没有哪个企业对R290工质替代进行宣传。据悉,R290虽然在环保方面优于R410A,但其具有可燃性,安全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还得在科研上多下功夫。
同时,变频技术导入家电产品,为产品节能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撑。去年美国合众社曾报道:美国能源部宣布电冰箱能源效率新标准,大部分新型冰箱将能够节省25%。2014年生产的电冰箱耗电量将约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产的电冰箱的1/5,而且美国促进节能竞技委员会负责人说:“新型电冰箱比过去的产品容量更大,价格更低,新标准对消费者和自然环境会更加有利。”
这给行业一个启发:节能产品应实用化、平民化,而不是高档化、高价化,要使节能产品回归功能本性。比如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洗衣机就是要洗净衣服、冰箱就是冷藏冷冻食品、空调器就是调节室内温度。
家电产业的技术导向应该走严谨务实的道路,要体现实情,贴近实用,以循环经济的概念规划可持续发展产业模式,要从日系家电企业出现的大幅亏损陷入困境的过程中吸取教训,搞好产业调整和产品调整,中国的家电强国梦才有望实现。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