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传奇的企业。
五年前,它面临崩溃的边缘,风雨飘摇,人心涣散,负债累累。而今,它已经成了建材行业和日用玻璃行业的领军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成为德州市第一利税大户。一万余名职工精神振奋、团结一心,在它的带头人田文顺的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
它就是德州晶华集团。
奇迹是怎样产生的?企业快速发展的秘诀在哪里?
一个领袖 晶华集团董事长田文顺23岁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企业,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可以说企业的每个角落、一砖一瓦他都了然于胸。二十多年来,他几乎干遍了企业所有的岗位,从生产、技术到财务、管理。他有多次另谋高就的机会,但最终还是被挽留下来。
2005年底,原董事长去世,企业发展陷入冰点。由于过去摊子铺的太大、对外投资太多、战线拉的太长,造成资金严重短缺。当时,没有收回的钱有5亿多元,欠银行贷款20亿多元,资产负债率超过130%。
田文顺临危受命,成为新一任董事长。
田文顺告诉记者,那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企业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银行天天催债、供应商要账、企业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惶惶。企业要发展,每个月的资金需求在两亿元左右。
怎么办? 大海中有一只航船坏了,船上许多人。船上的人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大家弃船各自逃生,一是同心协力把船修好然后继续航行。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袖,大家只好各自逃生了。
晶华集团很幸运,在危机中磨练出了一个领袖。
田文顺反复对记者说:“我对这个企业太熟悉,太有感情了。”正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他了解企业的症结在哪里,该如何突破,如何发展;正是因为太有感情了,所以他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勇敢地担起了那份沉甸甸的重任,他要为这个企业负责,他要为那么多职工负责。
彻底理顺企业的各种关系和矛盾,田文顺几乎用了整整三年时间。三项决策玻璃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而不是通用行业,窑炉从一开始建设就是连续作业,一天不能停。这种特色决定了一个玻璃企业的老总,不懂窑炉,不懂技术,不懂行业,就不可能搞好企业。而对田文顺来说,企业的一切已经融化在血液中了,企业的发展思路也早已成熟在胸。在理顺企业的同时,田文顺开始筹划几项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
一是调结构,重点是加快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建设。
浮法代表着玻璃行业的发展方向,早在2002年,田文顺就率先提出了淘汰落后垂直引上工艺,建设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建议,并主持浮法玻璃的筹建工作。当时,他带领广大员工夜以继日,用时一年零两个月,现金支付仅9600万元就干成了1.9亿元的项目,圆了晶华人10年的浮法梦。有了第一条浮法线后,又投入了2.6亿元建成了第二条浮法线。今年,晶华集团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投资3亿元建设浮法三线和余热发电项目,生产1.6~3mm的特色玻璃。至此,晶华集团已全部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全面实现升级转型。目前,晶华集团下属浮法公司年产浮法玻璃1200万重箱,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今年的利润已突破1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浮法玻璃生产基地。
二是创品牌,突出表现在空心玻璃砖的品牌建设上。
空心玻璃砖的生产在国外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国外发达国家高档装饰材料,但在国内还属于新兴产品。田文顺要求,晶华空心玻璃砖必须打自己的品牌,并提出了“质量、品牌、效益”六字主导方针。目前,晶华集团空心玻璃砖的自主品牌率已达95%。
2006年,晶华空心砖产品荣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和“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称号;2007年4月,晶华玻璃砖中标奥运水立方工程,5月顺利通过欧标认证,6月中标沙特政府工程,9月份被评为“中国名牌”;2008年5月,晶华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2月,晶华牌空心玻璃砖成功中标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工程,近期又被京沪高铁德州东站相中,项目已通过铁道部验收。一系列的品牌运作,扩大了晶华牌空心玻璃砖的影响力。目前,晶华空心玻璃砖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60%~7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2%,成为中国空心玻璃砖生产研发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空心玻璃砖产销基地。
三是企业搬迁,日用、药用玻璃迎来发展新契机。
晶华集团下属晶峰公司主要生产日用和药用玻璃,过去在火车站附近,一共有三个厂区,厂区分散,设备落后。2008年,田文顺向市政府提出,要想把晶峰搞好,必须迁出去,但是需要政府给一些优惠政策。
企业搬迁彻底盘活了晶峰公司。晶峰新厂区地处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占地600亩。搬迁改造项目自2009年9月份开工建设,如今,药用玻璃一期工程已顺利实现竣工投产。
项目建设体现了六大优势:一是工艺流程简洁高效、工艺布局紧凑,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的集中度。二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节约了投资。三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吨玻璃液综合能耗同比降低40%以上,产能提高一倍以上。四是率先采用了国内同行业首台六滴行列式制瓶机,生产效率提高20%,成本降低15%。五是成功应用了平行剪切、伺服分料、伺服翻转、伺服钳瓶、电子拨瓶、电子定时等代表当今制瓶设备的先进技术。六是最大限度挖掘了大窑炉、多机组的综合优势,一方面提高了产能、降低了综合成本,另一方面优化了产品结构,建成了贯穿精细化管理的柔性生产线,灵活满足了市场需求。
田文顺告诉记者,一二期工程投产后,仅药用玻璃将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目标是把销售收入做到6亿元左右。
六大工作 今年,田文顺董事长提出了“六个年”的管理思路:一是班子建设年和后备干部培养年;二是精细化管理年;三是项目建设年;四是销售巩固年;五是持续学习年;六是企业文化建设年。田文顺用四句话阐述今年的这六大工作:以班子建设凝心聚力、以基础管理规范行为、以争创效益提振信心、以企业文化营造和谐。
近年来,田文顺带领晶华集团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干事创业、利在其中”的“义利文化”,致力于追求企业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发展,使企业环境焕然一新,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谈到下一个五年目标时,田文顺说:“我们想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40亿元。”而这多出来的20亿元早已在他的筹划中了。
采访结束时,田文顺董事长用四个字回答了记者关于“晶华速度”的追问:天道酬勤。这位46岁的中年企业家,凭着自己的勤奋、毅力与智慧,带领着企业的近万名职工终于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