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坚守诚信 成就老字号历久弥新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4-27 20:32
分享到:
  5月22日,一场汇聚了中华老字号企业、知名品牌专家、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和媒体人的“老味道、老故事、老品牌——坚守诚信的力量”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党组成员郭文奇出席论坛指出,近些年,相当一部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是因不法分子道德缺失、不顾诚信造成的,损害了食品药品行业整体形象,危害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有关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督促和鼓励企业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推动食品药品行业弘扬诚信守法传统、兴旺发展。
  老字号,意味着品质、历史和传承。然而,随着新时代、新形势、新市场飞速发展,面对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新品牌,很多老字号风光不再。老字号该如何延长品牌和企业生命,实现“老品牌”永续发展?狗不理、李锦记、九芝堂等百年品牌,用创新发展、诚信守业、以义取利的成长历程,诉说了历经岁月洗礼的探讨和思考。
  走出去寻求国际化
  “狗不理能延续至今,源于恪守“当用不省,以诚为利;待客戒欺,以信为义”的古训。说起选料,由于狗不理包子是水馅、半发面工艺,要求外形状若凝脂、褶花褶儿骨立清,形似白菊花,所以对面香味、色泽和筋力有着特别的标准。”狗不理董事长张彦森如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守信对企业特别是百年品牌餐饮企业更是一大考验。而狗不理则始终讲信用、重承诺,无论做产品,还是做企业,都像做“薄皮大馅十八个褶”的包子一样,做工精细、不掺假。面对当前餐饮形势,狗不理不等不靠不埋怨,并将其看作企业经营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外在动力。”
  据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期间,还亲手参与制作并品尝狗不理包子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狗不理”的特殊关爱,更加坚定了狗不理做世界知名的中国百年品牌的宏伟愿望。
  始于清朝咸丰年间(1858年)的“狗不理”,曾是被乡间邻里喊出来的“贱小名”。如今,扛起祖宗流传金字招牌的狗不理毅然而然地走起高端路线——冲刺国内资本市场、并购海外餐饮企业,都印证了这一点。
  尽管由于餐饮企业标准化生产难度大、财务核算票据难齐全、经营不确定性等因素,业内人士对狗不理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并不看好,狗不理的上市目标也一直未能实现。但是,这并没影响这个百年老字号要走“高达上”路线的战略,今年初,狗不理宣布将采取“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战略,收购海外连锁咖啡企业,借助其在40多个国家近千家连锁店,一举打入国际餐饮市场。
  “狗不理海外收购咖啡连锁企业预计下月底公布。”在上述研讨会上,张彦森对外透露。如果该项交易能够完成,这将是大娘水饺、俏江南等中国品牌相继被外资收购后,我国餐饮业走出国门海外并购的第一单。
点评人
  雀巢大中华区集团事务副总裁 董玉国
  狗不理老字号的故事,让大家感觉到老字号要实现百年辉煌,需要做几点努力:
  第一是做好文化的传承,我们的老字号企业都是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点的品牌,刚才提到的耳朵眼炸糕、狗不理等等。国外许多品牌都取自于创始人的姓氏,同时也成为其走向世界一个新兴的优势。但是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人们都在讲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
  第二从品牌内涵角度来说,诚信应该是老字号矢志不渝要坚守的。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讲,品牌建设就是产品的品质,如今消费者的选择和诱惑很多,传统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也是不太好,所以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品质,同时不断扩充内涵,比如现在的消费者,尤其在西方消费者里面,健康就是一个逐渐被人们热捧的概念,建议狗不理在走向世界过程当中,以国际的视角给予这种内涵足够的重视。目前,西方有一些人热捧日本的寿司,认为寿司非常健康、营养,希望狗不理的团队能够重视这样的消费需求。

  质量责任大如天
  说起李锦记,大家多会想到酱油。很少有人知道李锦记创立于1888年,也是一个百年老字号,而且,真正做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李锦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企业事务总监孔君道说:“李锦记已经是一家生产200多款产品,营销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民族企业。”
  李锦记的创始人李锦裳,原本是在广东珠海南水镇靠煮蚝谋生。一天,他一边生火煮蚝,一边将蒸熟的蚝拿出去晒,不小心忘了关炉火,等他回来时,锅里飘出浓烈的香味。他揭开锅盖一看,烧干的锅底留下一层厚厚的、浓稠的蚝汁,李锦裳将蚝汁放入嘴里尝,顿时感到鲜美无比。于是,一种新的调味品——蚝油,就这样意外诞生了。上世纪初,李锦记的产品已经开始销往海外。1972年,李锦记第三代传人李文达带领李锦记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有一次,一个海外经销商对李锦记的产品提出一些口味上的意见,虽然不是质量问题,李文达也毫不犹豫地把这批产品全部调回,并重新发给经销商一批货,所有损失和运费都由李锦记承担。李锦记看起来吃了很大的亏,却赢得了千金难换的信誉。
  李锦记对消费者和合作者很大方,对自己却很严苛,特别是对质量。李锦记首创提出了“100-1=0”质量管理理念,就是说,一百件事,只要一件做错或做得不好,就等于白做。李锦记还要求食品安全标准必须超越全球各国的标准,提出“超越标准就是李锦记的标准”。
  201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来到李锦记进行生产企业审核,对销往世界各地的产品只使用一个标准的生产线表示非常惊讶。因为李锦记的产品标准超越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标准,所以李锦记成了首家零缺陷通过美国FDA中国全国性审核活动审核的中国食品企业。
点评人 
    品牌中国联盟主席 艾 丰
  李锦记在中国确实是个很有名的老字号。在宣传老品牌的时候,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品牌,我认为“品牌是最具道德的商业智慧”。如果只有品牌而缺少道德是绝对不行的。
  做品牌实际上靠三种东西,第一是我们今天说的诚信,第二是创新,第三是责任。任何一个企业责任是最重要的。
  现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主要人们不知感恩、急功近利、追求片面业绩导致的。所以,做品牌抓的三线,诚信的底线,创新的上线,责任的红线,我们才有能做起来。
  诚信铸就药者仁心
  创建于1650年的九芝堂,是参加此次论坛活动的最老的品牌,至今有364年,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据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向平介绍,九芝堂前身为“九芝堂药铺”。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一夜之间几乎使得九芝堂重回300年前的光景,店铺尽毁、药材成灰。曾经的大量药材储备已被付之一炬,战乱的冲击导致民众用药需求激增,必须尽快补充药材,以解燃眉之急。当时,九芝堂从北方购进了一批黄芪。由于战事造成旱路不通,不得不改以水路运往长沙,但是黄芪都因受潮而长了霉。鉴于当时战乱纷扰、资金短缺、药材匮乏,压得九芝堂喘不过气来,有人提出,把发了霉的黄芪晒干之后仍可做药用。时任九芝堂总经理却坚决反对,将发霉黄芪当众烧毁。自此,九芝堂视品质为生命、严守药者诚信的美谈便在三湘大地流传开来。
  “这个故事不仅想说明九芝堂曾经的诚信,更想告诉大家,今天的九芝堂,同样继承了先辈“品质第一、药者仁心”的精神。当劣药、假药、“药品不良反应”等药品安全问题一次次冲击百姓健康防线,当原料价格上涨而药价不断下调、运营成本增加而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等矛盾不断冲击我们的生存底线时,选择品质还是追求利润等现实问题一次次摆在九芝堂的面前。面对纠结与疑惑,九芝堂的选择是:宁丢市场,不丢品质,宁少利润,不少良心!”徐向平说。
  “药者当付全力,医者当问良心”,这句九芝堂传承了三百多年的祖训,让后来者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九芝堂建立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企业内控体系,从原材料选料、产品生产制作、再到质量控制体系,九芝堂早已形成了一套刚柔并济的保障系统,并培育了以驴胶补血颗粒、六味地黄丸为代表的一系列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健康养生产品群。
点评人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博士后 赵 伟

  九芝堂的负责人在康熙年间就立下了一个规矩,叫“吾药必吾先尝之”,就是药铺研究了新的药物之后,要他亲自或者说在亲属的身上进行试验,如果好了,安全了,才会进行销售。这个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质量检测办法,对于现代企业的启示是,企业需要用质量,一个完善的科学的质量检测体系作为保障的,没有这个保障,说话底气就不足。
  企业诚信除了需要保障,还需要有宣传,要广而告之。九芝堂是怎么做的呢?大概在咸丰年间,生产参桂鹿茸丸时,会把养得非常膘壮的雄鹿拴在店门外,以显示自己药材的货真价实,很多企业做广告,现在说自己原料如何好,自己生产线怎么卫生、先进,其实是异曲同工。
  其实讲诚信最重要是有信道,把诚信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习惯,要化为内心的一种习惯。从社会层面来看,企业讲诚信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诚信公正的形成,这也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当然了整个社会诚信风尚形成之后,也会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最后,分享老子的一句话:“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来守护中华老字号传统文化精神,发扬新时期优秀文化理念,谱写中华老字号的新辉煌。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