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度承压的能源业如何抓住新基建新机会

发表时间:2021-02-28 03:37
分享到:

疫情导致全球能源业高度承压

国际能源署5月27日发布《全球能源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2020年全球能源投资出现有史以来最大降幅,预计今年全球能源投资将锐减4000亿美元,同比下降20%。

  《报告》称,全球能源投资减少的首要原因是需求和收入减少导致投资削减,尤其体现在油价暴跌的石油行业中。其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封锁行动导致人员、货物流通受限,对投资活动造成破坏。全球石油和天然气投资的下降趋势可能持续到2021年。

  炼油、石化和LNG方面近年来的投资激增,使这些部门现在都面临着巨大的产能过剩,给利润率带来了巨大压力,并推迟了许多投资计划和时间表。

  预计2020年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将下降约10%,低于化石燃料发电的降幅。随着项目完成时间推迟到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低于2019年。2020年第一季度,新建公用事业规模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最终投资决策放缓,回到2017年的水平。分布式太阳能投资受到消费者支出下降和封锁的冲击更大。

  清洁能源转型的另一个核心支柱——能源效率也受到了影响。预计随着汽车销售和建筑活动减弱,以及对更节能电器和设备的支出减少,对能效和最终用途应用的投资预计将减少10%~15%。此外,汽车销售、建筑和工业活动的大幅减少将阻碍提高能源效率进程。

  《报告》表示,电力部门的变化使其处于能源转型的先锋,但它并不代表整个能源系统,电力在最终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仅为20%左右。除了在低碳电力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外,对能源技术的投资,包括提高能效和用于工业加热和长途运输的低碳燃料,对于减少整个能源系统的排放至关重要。

能源行业要在“新基建”中有所作为

  2020年,“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新热点。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与消费“两驾马车”都受到了严重抑制,在这种情况下,“新基建”可以成为一驾有力的“投资马车”,拉动经济恢复和增长。据初步测算,“新基建”的主要七大领域,年内投资规模或将达到1.1万亿元左右;“新基建”的各细分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日前发表文章《油气行业如何在“新基建”中有所作为》表示,油气行业在理解“新基建”时,应更多侧重“新基建”通过数字化、5G的技术提升,带动整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新技术搭建新平台,弥补目前行业存在的短板,促进能源互补体系的构建,带动整个油气产业链走向高端化,释放更高协同价值。

  一是“新基建”蕴含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油气行业借助“新基建”,可吸收数字化时代赋予的科技力量,推动数字经济与油气上中下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

  二是借助“新基建”,加快推动油气储备能力及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能源储备、应急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亟待加强应急储备系统、油气储运设施、储备人员队伍、整体配套设施等基础能力建设。要通过完善企业的义务储备体系,打造能够利用市场化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商业储备项目建设。

  三是“新基建”是推动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全面融合发展、建设低碳能源生态圈的机遇期。“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行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其中新能源的分布式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包容式发展、建立多能互补能源体系有望成为能源“十四五”发展的重点,“新基建”将为其提供新技术及基础设施的保障。

  四是“新基建”将带来一场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企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新基建”中5G及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可加速整合区域内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等多种能源资源,实现不同能源子系统之间的优化运行、协同管理,在满足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数字孪生油田及远程分析监控,也成为油气行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中国工业报 杨静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