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西电入浙”三大特高压工程累计输电量突破8000亿千瓦时,相当于2.4亿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
特高压电网作为连接能源基地与用电负荷中心的骨干通道,在能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14年7月,首个落点浙江的特高压直流工程——±800千伏溪洛渡左岸至浙江金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首年即向浙江输送清洁水电335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浙江电力供应紧张局面。此后,±800千伏宁夏灵州至浙江绍兴、±800千伏白鹤滩至浙江两项特高压直流工程相继建成投运,共同构建起三条“西电入浙”主干通道,最大输电能力提升至2400万千瓦。
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浙江一次能源相对匮乏,自给率低于5%,而用电量却占到全国总量的6.7%以上,能源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跨区输电成为保障浙江电力稳定供应的重要支撑。
今年夏季,浙江遭遇历史罕见的“高温日数多、负荷峰值高”双重考验,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连续74天超亿千瓦,四次刷新历史纪录,峰值达到1.31亿千瓦,同比增长6.3%。三大特高压直流通道今夏累计输送电量达520亿千瓦时,约占夏季全省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占外受电量的近70%,为浙江电网平稳度夏提供了重要保障。
“西电入浙”特高压工程不仅增强了浙江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还优化了能源资源配置,提升了清洁能源利用水平。80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煤3.2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6亿吨。来自四川的水电、宁夏的风光电能通过特高压线路源源不断输送至浙江,使浙江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30%。
为确保“西电入浙”大通道安全稳定运行,国网浙江电力深化无人机、四足机器人构建的“空天地”立体巡检系统多场景应用,提升设备状态感知能力,使变电站巡检效率提升60%,缺陷识别率达95%。同时依托自主检修、设备消缺、技能培训等平台,提高运检队伍技能素质,提升应急能力。(黄琳 吴米佳 卫林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