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正处于变革十字路口,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激增,电气化进程迅猛,传统能源式微,那未来是绿氢引领,还是核聚变突破?新的能源格局将如何重塑?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链博会·清洁能源链系列专题活动之“大咖话能源【链与质】”高端访谈中中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原能源局局长徐锭明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对未来能源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他大胆推测认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三大方向将是白氢勘探开发、核聚变能产业化和建立数字能源大脑。
工业时代结束了
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转折点
在徐锭明看来,人类已迈入智业时代,能源变革正迈向恒星能源新阶段,需摒弃工业思维,以新视角推动清洁能源革命与文明升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是我观察能源变革的根本出发点。今天我们讨论清洁能源,不能再用工业时代的逻辑套用到数字化时代,就像拿着工业化钥匙,满脑子小农经济思维,永远打不开数字化大门"。
可以看到,当今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能源形态的革命性突破。英国凭借煤炭建立工业强国,美国依托石油打造石油美元体系,而今天,数字化智能时代正呼唤新的能源文明——绿色能源帝国、数字能源帝国、太空能源帝国、高纬度能源帝国、永续能源帝国,这才是我们的方向。
他表示,中科院早已提出,人类社会已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迈入智业时代。可现在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工业化时代已经结束了。毛泽东同志讲战略思维有"四个看":站在未来看现在、站在全局看局部、站在对手看自己、站在外部看内部。用这个视角就会明白,我们正在经历的能源变革,本质是从行星能源向恒星能源的跨越。
"人造太阳不是幻想,而是人类文明升级的必经之路。"核聚变能的利用,意味着人类从依赖行星能源、化石能源、水能等转向驾驭恒星能源,这是文明层级的跃升。回顾历史,每次能源取得方式和利用方式的革新,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出一大步,今天也不例外。
中国清洁能源的喜与忧参半
新材料的机遇切勿错过
成绩是可以看到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已实现三个世界第一:投资第一、装机第一、发电量第一。风电加太阳能装机突破15亿千瓦,超过煤炭装机,这是了不起的成就。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的指引下,我国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领域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
对于当今能源现状许锭明说,“但我必须说实话,我对当前发展喜忧参半。"我们大多是1到10、10到100的规模扩张,0到1的原始创新太少了。"多家企业在创新上有突破,但整体而言,颠覆性创新不足。钱学森先生生前就告诫:"真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科学精神最核心的就是创新,不能人云亦云。"
“能源革命的核心是材料革命。没有新材料,一切都是空谈。太阳能的利用不该只有光电、光热,而更要重视光合。"徐锭明说,日本人60年代就提出,利用催化剂让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这不需要电,是真正的光合作用式能源转化。现在中科大陈元团队的石墨烯超导研究,如果突破就能彻底改变电力传输效率,这种基础创新才是关键。
"最怕的是,当新材料不断突破时,我们又像第一次工业革命那样擦肩而过。"中国在技术应用上有"1到100"的爆发力,但在"0到1"的原创上缺乏耐心。相关政策中强调的"耐心",我理解是三个坚定:理想坚定、坚持突破、坚韧不拔。没有这种精神,就难有真正的创新。
未来能源的三大支柱
徐锭明提出了三个明确呼吁:
第一,加快自然氢(白氢)的勘探开发。"地球深处藏着天文数字的氢田,这是过去没被认识的宝藏。"白氢作为天然存在的一次能源,开发成本远低于电解水制氢,一旦突破,氢能将从二次能源跃升为基础能源。我们脚下不仅有油田、煤田,更有氢田,这是改变能源格局的新变量。
第二,推动核聚变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理论问题已解决,现在要突破工程和经济瓶颈。"德国开放了所有核聚变代码和图纸,加拿大大学生用AI模型四个礼拜就造出微型装置,中国不能落后。"建议能源局成立专门机构,把核聚变从科学院推向产业界",这是决定未来能源话语权的关键。
第三,建立中国数字能源大脑。"华为的数字能源白皮书只是开始,我们需要真正的能源神经中枢。"未来经济必然是"绿色化的数字经济+数字化的绿色经济",绿色化为数字化导航,数字化为绿色化赋能。没有数字能源大脑,就无法驾驭新型电力系统,更谈不上能源革命。
徐锭明认为,"人工智能是21世纪能源从业者的必修课。"新加坡40岁以上公民全员培训AI,美国国务院公务员必修AI,我们能源行业更要补上这一课。哈萨比斯说"大数据是问题,人工智能是答案",没有AI赋能,能源革命就是空话。
采访最后他说,绿色化谋生存,数字化图发展。今天的不可能,终将成为明天的理所当然。人类永远打不败时代,只能顺应时代、引领时代。中国能源的未来,不在对过去的复制,而在对未来的创造——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