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新年,冬日暖阳洒在赣鄱大地上,2024年12月30日,南昌供电段6C检测分析中心一派忙碌景象。电子大屏上正动态播放着数个高速摄像机实时拍摄的供电设备影像,监控台前,作业人员正在专注观察动态数据参数图,仔细比对设备图像;指尖下,一条条检修指令及时发出。
2024年以来,南昌供电段从设备、应急、人才等方面发力,充分发挥6C综合运用系统缺陷精准定位、风险超前防范作用,对设备状态实施全覆盖、全过程监测,管内铁路供电设备安全和技术状态得到充分保障。
数智赋能锻造检测利器
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步伐加快,供电设备大幅增加,南昌供电段6C检测分析中心的6C系统作用愈发突显。该系统主要以高清摄像头和数据测量传感器为载体,采用无线传输模式将接触网设备重要参数、图片及视频同步发送至终端,分析人员据此进行远程实时分析,准确判明故障并上报,为及时维修争取时间。
即便有6C系统的帮助,分析海量影像资料工作量也不小。就拿该段检测中心的接触网4C检测来说,检测车每季度会拍摄近1000万张高清照片,再通过人工从4C检测图片中对每一个接触网零部件状态进行研判,费时又费力。
为此,南昌供电段着力打造2C、4C智能化分析“利器”,开展智能识别系统深度测试,识别准确率由85.24%提升至95.48%。他们打破智能识别系统与6C系统的壁垒,融入日常分析,实现检测数据即传即分析、缺陷自动推送。该段还对2C智能识别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缩短接触网外观检测分析时间,做到即检测即分析。
鸟窝容易给接触网设备造成安全隐患。6C检测分析中心作业人员利用安装在高铁司机室的高铁移动视频(HMVP)装置与2C智能识别系统组成的2C智能分析体系,“足不出户”就可获取接触网设备运行状态、设备故障信息,鸟窝识别准确率高达99.9%。
2024年以来,该段分析发现鸟窝2273个,并进行了及时处置,经历多轮强对流恶劣天气,未发生鸟窝造成的跳闸事件。
优化流程应急抢修神速
兵贵神速,对于应急处置来说更是如此。南昌供电段6C检测分析中心4C智能分析系统每秒能检测100个接触网零部件,能对接触网设备松脱、卡磨等7大类1290种缺陷进行智能识别,准确率达96%,为迅速处置故障赢得了宝贵时间。
该段6C检测分析中心不断优化应急处置流程,以最快速度调取6C检测数据,并分析查询故障点,努力做到“3个10”,即10分钟HMVP查找到故障点、10分钟4C查找到最近一次接触网状态、10分钟5C查找到最近一次受电弓通过情况,进一步放大6C系统功效。
向速而行,应急而动变应“及”而动。
2024年11月15日11时28分,南昌供电段6C检测分析中心接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通知,G899次列车在武九客专枫林至瑞昌西区间下行156公里867米处自动降弓停车。接到任务后,该中心2C、4C、5C分析人员立即查看相关设备照片,均未发现异常状况。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检查分析仍在紧张进行。11时37分,2C分析人员通过观看邻线通过的D2242次列车HMVP视频,发现武九客专瑞昌西至枫林区间下行线121号跨中接触线吊弦线夹脱槽,立刻向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报告情况。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通知九江供电车间瑞昌西接触网工区立即组织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置。12时25分,吊弦更换完毕,人员撤离现场,线路恢复正常。
精心培育人才层出不穷
走进南昌供电段6C检测分析中心,数十位年轻人紧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幻的影像与数据图,大厅里只有敲击键盘和点击鼠标的声音。
“他们正在进行AB组对抗赛,发现最多设备缺陷者获得优胜。以赛促练激发了青工的责任心,全面提升了供电设备检测水平。”该中心主任邹家明介绍。
能力提升靠人才,成效体现看一线。该段检测分析中心每3个月抽调一批车间、工区相关专业职工进行轮训,通过岗位培训增强各级检测力量;广泛吸纳全段有检测潜能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建立并充实检测岗位后备人才库;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级6C技能竞赛,在竞赛中磨砺自己,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饶菁菁是青工的突出代表,作为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女接触网工,她曾是爬杆好手。如今对着屏幕找故障,平均每班对比分析1500张6C图片,她照样手到擒来。2022年,饶菁菁荣获局集团公司第十八届“振兴杯”6C检测分析专业第1名,次年获得铁路工电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接触网工(6C)决赛第14名的好成绩。
在饶菁菁的带动下,徒弟吴静雨于2023年荣获南昌供电段第十四届安全生产运动会6C检测分析专业比赛第1名,同年斩获局集团公司6C检测分析专业比赛第2名,2024年被评为全路技术能手。
正因为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缺陷“捕手”,南昌供电段供电设备安全得到了保障。(毕嘉伟 赵玲 赖紫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