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

河北钢铁低碳进程将加大山西焦化转型压力

作者: 余娜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1-13 16:3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来自山西和河北两省的多家环保机构发布报告指出,为确保我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的目标,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进展若能与国家层面政策要求相符,即2030年电炉短流程炼钢占比达到20%,河北省钢铁行业将减少约2200万吨的焦炭需求,这将对山西省仍然严重依赖焦炭经济的地市形成巨大的转型压力。

河北与山西,分别是全国最大的钢铁产地与最大的焦炭产地,其钢铁与焦炭的产量分别占到了全国的1/5。在调查走访了59家河北钢铁企业与山西焦化企业,并对近五年的国家级政策与河北省政策进行梳理后,1月8日,绿行太行、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与山西派可思绿色文化中心共同在太原发布了报告《晋煤冀钢,标本共治:对“双碳”目标指引下河北钢铁与山西焦炭协同降碳必要性的初步调研》(以下简称为《报告》)。

《报告》指出了河北钢铁与山西焦化行业之间紧密的供需市场关联,结合上下游行业的概况、转型进程和不同政策情景,针对河北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可能对上游山西焦化行业造成的影响与冲击作出了预测。在最严格的钢铁行业转型政策背景下,即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30年,河北钢铁行业实现20%的绿色低碳炼钢(即电炉炼钢),将因此削减2263.87万吨的焦炭需求,进而避免7131.7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2022年河北省粗钢和山西焦炭产量分布

从近20年的统计数据看,河北省钢铁行业与山西省焦化行业有显著相关的供需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上下游。河北省钢铁行业与山西省焦化行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在多个层面得以体现,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规模、运输优势以及实际数据表现等;从“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河北省钢铁行业典型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低碳转型的出路,并在技术路线、产品市场可持续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从调研的情况看,山西省焦化行业尚没有做好迎接河北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对山西焦化行业的影响评估和应对;从政策落实的推演看,如果河北如期实现20%的电炉短流程炼钢占比目标,晋冀两省将受到巨大影响,两省政府都需立即作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应对。

“按照历史趋势,随着转型进展,河北省超过七成,甚至全部的焦炭需求外购缺口供应来自山西,这意味着到2030年,在最严格的情景预测模式下,山西焦化行业将失去约1775至2264万吨的焦炭市场,这相当于山西第二大焦炭产地长治,或者第一大产地吕梁全年的产量。”山西派可思的项目负责人赵沛分析,“山西必须为此提前做好准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并依据政策要求钢焦比0.4进行推算,2023年河北焦炭需求缺口约为4000万吨,主要来源地为山西。同时,根据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2023年9月发布的通报,山西省有近七成焦炭外销到省外,在国内市场中,河北省为山西省第一大销售区。

山西焦化行业长期贡献大量财政收入,是山西的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山西焦化行业共生产焦炭9799.7万吨。其中,以长治市沁县为例,炼焦行业占到其工业总产值的78.01%。“遗憾的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尚未看到山西焦化企业对此做出积极回应。”绿行太行的负责人李飞在报告发布会上提到。

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而在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中,焦化工序占到其碳排放总量的15%至30%。传统的长流程炼钢工艺中,焦炭作为高炉冶炼的主要原料,碳排放高,这使其成为低碳转型的重中之重。

自中国正式宣布“双碳”目标后,五年内,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引导钢铁与焦化行业低碳转型,并在近期发布文件指示钢铁行业逐步纳入碳市场。这一转型涉及钢铁行业技术升级与改造,如长流程企业增设电炉或直接淘汰原有设备使用电炉、氢冶金技术,通过短流程工艺来炼钢。《报告》提及,在河北省56家钢铁企业中,49家企业使用长流程炼钢技术,其中3家已经增设了电炉。另有7家短流程炼钢企业,其中1家使用氢冶金技术。

李飞表示:“低碳转型面临着诸多调整和改变,以钢铁行业低碳转型为例,仅一个地区看似微小的几个百分比的调整,背后就是‘千千万万’的影响,是千万吨级的钢铁产能机构调整,是千万吨级的温室气体减排。而这个‘微小’调整的影响不仅发生在当地,也外溢到关联区域,如千万吨级的焦炭需求减少、千万元级的税收影响,与其背后不同地区的各种人群。”

“这些改变无一例外都意味着未来对焦炭依赖程度的大幅降低。”赵沛说。“河北的钢铁和山西的焦炭都是中国在加速低碳步伐过程中的重负。二者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彼此依赖又彼此牵制,因此,两省也必须在低碳行动方面展开紧密的联动。”

河北省焦炭需求缺口和山西省焦炭产量变化 (2018-2023)

历史纠葛下相依相存的晋煤冀钢,如何实现协同发展?

对此,《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山西需要摸清本省焦化行业产能家底,夯实转型基础;其次,需加大监管力度,加快过剩产能出清,严禁新增焦化行业产能;第三,需加强对产业链下游省份需求变化的关注和调研;同时,在推动焦化行业低碳转型的政策制定上,尽快明确路径和时限;第五,两省需加强跨区域政策制定与信息共享,同步推进低碳发展;最后,双方均需布局社会和资金支持体系,鼓励各自转型所需再就业培训。

“绿色低碳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2030年的临近,中国实现‘碳达峰’的步伐正在加快。无论是河北还是山西,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低碳转型压力,因此两省目前唯一的选择是提早布局主动做好应对准备,而不是被动等待,在低碳发展的浪潮中承受冲击。”赵沛建议。

山西焦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杨霞亦深感转型的压力。她坦言,“地处汾渭平原,近几年,山西焦化集团已经感受到了上下游带来的压力,企业一直围绕着保生存而努力。在钢铁行业转型关键期之前,希望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层面能给焦化行业指出明确转型路径,做好技术储备。”

到2050年,已经实现碳中和的钢铁行业或将给焦炭行业留下微乎其微的需求,这也为两省的协同转型提供了更紧迫的时间表和动力。


作者:余娜

编辑:左宗鑫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