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漫步在海边,享受着阳光沙滩的美好时,可曾想到那片湛蓝的海洋之下,正隐藏着无数废旧渔网的“悲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估计,全球每年超过1100万吨废弃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其中十分之一为废弃的渔网渔具。
你是否曾想过,那些被废弃在海洋中的渔网,如何变废为宝,为绿色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江苏盐城市阜宁县,废弃渔网正变身“绿色宝藏”。近日,一家国际性公司恩骅力工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骅力”)与一家国内公司阜宁锦宇塑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宇塑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创新技术和资源整合,共同推进废弃渔网的回收利用,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强强联手重塑可持续发展创新之路
“双碳”目标下,绿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和回收体系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碳减排。为加快推进再生资源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024年以来,我国发布多项政策文件,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2024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总体居于世界前列。
盐城市阜宁县地处江淮平原中部和江苏省沿海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赶海、捕鱼是阜宁县渔民长期以来谋生的手段,也是印在阜宁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由于捕鱼业发达,每年废旧淘汰的渔网也较多。渔网主要由尼龙构成,具有较高的再生利用价值。然而渔网过度使用会导致质量下降,再生利用价值降低,甚至成为负值产品。这导致渔船和渔民缺乏回收动力,增加了渔网废弃海洋的风险。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加深,越来越多注重环保的企业开始重视海洋保护,助力废弃渔网回收体系的完善,实现废弃渔网的高品质再生。2024年6月,浙江和上海、江苏的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签署合作备忘录,三省市将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和海洋垃圾清理长效机制,共同守护东海环境。该模式也向山东、福建、海南等省份复制推广,为我国沿海省份提供样本。
眼下,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柱。在这一大背景下,再生资源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为实现低碳、循环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在盐城市阜宁县,两家有共同理想的企业共同投入进行创新研发,在改性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
据中国工业报了解,恩骅力于2023年由朗盛高性能材料和帝斯曼工程材料合并而成,凭借长期以客户为导向的创新经验,专注于研究发展可持续和高性能的材料解决方案。锦宇塑业则在塑料加工和回收渔网领域具有创新优势。
“恩骅力有改性技术,锦宇塑业则能够提供可靠的、有保证的原材料。基于以上合作基础,双方可以在研发上进行更多的投入和合作,在市场上进行更多应用的开拓和发展。”恩骅力亚太区总裁张振宇向中国工业报说道。
恩骅力&锦宇塑业战略合作签署仪式
“锦宇塑业在废旧渔网回收和处理方面的实力,得到恩骅力的认可。‘始于循环,归于新生’。我们要让循环材料变废为宝,高价值利用。在节能减排低碳这块,有了恩骅力的帮助,我们有了更好的发展。”锦宇塑业总经理周观军告诉中国工业报,通过恩骅力在全球市场的强大渠道和资源,向海外客户展示中国在环保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共同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倡议。
阜宁县副县长张桂军表示,此次合作是县内企业与外企紧密合作下的一次双向奔赴,也是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动实践。通过引入恩骅力的先进技术与理念,非常期待能为本地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让可持续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
优势互补将废旧渔网“变废为宝”
2024年10月16日,恩骅力宣布已加入全球最大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倡议——联合国全球契约,专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扩展循环产品组合,并推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倡议。其计划到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与2016年相比,到2040年减少100%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还将提供全系列的生物基或回收物基材料替代品。
据中国工业报了解,此次合作,双方首先将共同投入进行创新研发,助力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开拓汽车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其次双方将联合推广基于回收渔网的环保塑料产品,提升市场接受度和销售额。最后通过恩骅力在全球市场的强大渠道和资源,向海外客户展示中国在环保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共同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倡议。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推出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进而推动产业向更加绿色、环保、高效的方向转型升级。这不仅体现在产品生产方面,也包括产品创新和客户连接等方面。”张振宇向中国工业报介绍说道,恩骅力在工程材料改性上拥有专业技术,如阻燃、增强、新颜色开发等,能确保从锦宇塑业拿到的回收料通过改性技术达到接近新料的性能,开拓汽车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
“从锦宇塑业这边拿到的回收料,通过改性技术能够达到尽量接近新料的性能并推广到后端的汽车、电子电气以及消费品上面的应用中。”张振宇表示,我们希望给客户提供完整的服务,而非单纯的产品。
周观军向中国工业报介绍说道,锦宇塑业从2011年的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到今天为止,月产能满负荷达到4000吨的渔网回收再利用。
“在废弃渔网回收中,渔民可能因成本问题将渔网丢弃大海,锦宇塑业提出补贴渔民拉网到港口的费用,收集渔网进行细致化分类处理和再利用。”从2015年、2016年在全国从南到北的海岸线,锦宇塑业设了十个办公室,从渔网初次从渔民手里收集到打包、到运输,到锦宇塑业来进行人工分拣、清洗、漂洗到出来,全产业链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并没有分包给任何一家第三方公司,保证有一个稳定的货量。
“锦宇塑业主打的是recycle和PCR(Post-Consumer Recycled material,消费后再生材料)的材料,跟恩骅力合作主聚焦PCR的材料。恩骅力帮助我们提升了一些关键设备的研发,规避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同时,锦宇塑业现在也在往高端纺织路线走,恩骅力在这块的技术储备包括质量能够赋能锦宇塑业,尤其是后续在这块产品线的研发方面将提供很大的帮助。”周观军说道。
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行业“内卷”
如今,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废旧网行业正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行业内卷也随之加剧。
在面对海外业务竞争和国内行业内卷时,周观军给到的答案是,锦宇塑业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品质管控和附加值,进军高端纺织行业,利用自身物理法回收的优势,与化学法回收形成差异化竞争。
在国内,发展迅速的新能源车行业的内卷同样严重,据说,最近很多车企也要求原材料的厂商、部件厂商降低10%的成本。对此,恩骅力感受到来自行业的“压力”。
“中国的业务在恩骅力全球业务中超过20%,在亚太可能占了40%。我们所有在中国交货的材料,超过90%是在中国的四家工厂(常州工厂、江阴工厂、无锡工厂、浙江上虞工厂)里面做的。恩骅力虽然是一家外企,我们希望能够更加的本土化。”张振宇表示,我们希望上游也在积极开拓上游供应商。跟锦宇塑业的合作,是在再生材料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我们本土化的坚定步伐。
“在中国市场的推动下,我们一直发展良性,到今年我们营收方面也有两位数的增长。”张振宇说道,读书破万卷,创新破万“卷”。这个卷怎么去破,还是要靠创新来破。恩骅力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的研发资源,深厚的改性技术积累的经验,对客户应用深入的理解,怎么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用一种更加创新的方式,而不止是纯粹的降本。通过工艺创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等,以破“内卷”。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这标志着中国制造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张振宇表示:“为了迎接中国制造业转型新机遇,恩骅力不仅要加大中国市场的覆盖、深耕中国,还要和优秀合作伙伴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共同打造行业标杆成功案例。这次非常高兴能够与锦宇塑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期待能够将废弃渔网转变为高价值的工程材料,推动更广泛的市场应用,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从材料开发到零件测试,恩骅力助力客户在每个阶段的工作,从而实现共同研发,推动所有价值链的参与者共同发展。未来,恩骅力和锦宇塑业将在技术创新合作方面不断探索,力争使废弃渔网循环利用技术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此外,恩骅力还将利用其全球化布局的优势,进一步赋能中国本土客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