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大型公益品牌活动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中心、中国工业报社能源与双碳研究中心于2023年11月28日在首届“链博会·清洁能源链成就专题会”上共同发起,是一个以品牌行动鼓励优秀企业、宣传优秀技术、促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系列专项公益行动。该活动旨在通过调研、征集等一系列措施,梳理出一批能源行业绿色形象品牌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
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品牌分会联合中国工业报、环球网、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等媒体,就“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进行采访调研。同时,面向能源领域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地区村镇发起典型成果案例征集,并将在2024年11月26日-30日举办的第二届“链博会·清洁能源链成就专题会”上,发布“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成果。
蒙东电力:充分发挥电力优势,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今年水足电满,我们家水稻大丰收,多亏有你们时常过来帮忙检查设备,浇地用电不愁,我们心里特别踏实!”9月12日,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乌兰章古村稻田地里,村民李占富望着眼前稻田,对上门走访的蒙东通辽八仙筒中心供电营业所台区经理张建连连感谢。
近年来,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积极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派驻帮扶队员服务乡村振兴,无偿建设“电力爱心超市”促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专项行动,提升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
乌兰章古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从水稻种植、稻米加工到产品销售已逐渐规模化。水稻产业的发展对电力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从前秋收,即使水稻产量很好,没有电力保障,心中也难免忐忑不安。现在在供电公司贴心的服务下,水稻灌溉和加工用电再无后顾之忧。”李占富看着金色的麦田笑得咧开了嘴。
2023年11月,国网蒙东电力启动“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县域配电网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巩固提升县域配电网为导向,以村级电网转型为落脚点,聚焦重过载、低电压及户均容量不足等问题,利用3年时间推进县域配电网转型,全面提升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该公司安排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投资20亿元,全力确保农网电压合格率99.77%,农网供电可靠率99.8075%。
为满足乌兰章古村用电需求,蒙东通辽奈曼旗供电公司通过增容和线路改造为该村新建10千伏线路17.8千米,新增农灌变压器60台,解决了水稻灌溉高峰期电力不足的问题,为水稻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国网蒙东电力(奈曼八仙筒)共产党员服务队在乌兰章古村水稻种植基地进行登杆巡视。(张东雷摄)
此外,蒙东通辽奈曼旗供电公司还为奈曼地区村屯合作社、高标准农田等项目专门制订了电力保供方案,开通绿色通道,简化业扩流程和审批手续;安排共产党员服务队和台区经理定时巡检设备,及时发现并处置线路过载和配电变压器运行异常等问题。
“电力爱心超市”,促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
这几天,位于兴安盟科右中旗高力板镇赛罕道卜嘎查的“电力爱心超市”格外热闹,村民们赶在秋收之前纷纷来用积分兑换电动农机具,为秋收做好准备。“村民用积分兑换使用机具,不用自掏腰包购买或租用这些设备,能为他们节省不少秋收成本。这‘电力爱心超市’真为村民办好事。”赛罕道卜嘎查党支部书记王双柱表示。
▲国网蒙东电力员工在“电力爱心超市”为赛罕道卜嘎查村民兑换商品。(董文龙摄)
据了解,“电力爱心超市”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布署,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文明的重点公益品牌项目。赛罕道卜嘎查“电力爱心超市”于2022年7月正式运营,是国网蒙东电力建设与运营管理的5个“电力爱心超市”中的一个。
在“电力爱心超市”,调解矛盾纠纷、参加村两委组织的工作、宣传“乡风文明”、爱心善举……村民积极开展以上活动均可获得相应积分。“电力爱心超市”以积分兑换为抓手,通过“农户参与活动得积分、积分兑换超市物品”的形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主动学习劳动技能、踊跃参与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助力共建文明乡风、共享振兴成果。“电力爱心超市”中有洗洁精等生活用品,也有粮油等副食品,还有电动农机具,村民获得的积分均可兑换这些物品。
“有了‘电力爱心超市’,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等方面的意愿明显增强,这对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设美好家园、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国网蒙东电力市场营销部(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李秉淑说。
据统计,自正式运营以来,截至2023年底,国网蒙东电力5个“电力爱心超市”组织开展思想文化、村规习俗、乡风家风等各类活动79次,村民兑换商品价值20.19万元,受益村民5200余人。
驻村队员,助力脱贫攻坚到强村富民
金秋九月,正值青贮玉米收储黄金期,走进赤峰市巴林左旗隆昌镇隆兴村种植户的玉米地,只见蒙东赤峰巴林左旗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燕国兴在田间来回穿梭,指挥收割机将青贮玉米连茎带穗揽入“腹”中。收割机的出草口不断“吐”出粉碎的青贮饲料,运输车一辆又一辆交替转运,轰鸣声奏响了秋收“进行曲”。
2018年6月,燕国兴被蒙东赤峰巴林左旗供电公司选派到隆昌镇隆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熟悉隆兴村情况后,燕国兴积极协助隆兴村“两委”落实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至2019年底,隆兴村代表巴林左旗顺利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脱贫专项核查评估,巴林左旗退出贫困县序列。
▲蒙东赤峰巴林左旗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燕国兴入户走访,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刘天奇摄)
助力脱贫攻坚,燕国兴出了不少力。在发现隆兴村有农田因缺乏资金无法安装机电井配套用电设备情况后,燕国兴沟通隆昌镇供电所利用废旧物资,义务建设10千伏线路1.42千米、安装农灌专变3台,为隆兴村节省资金15余万元,扩大水浇地面积1000余亩,每亩增收200余元,惠及农民103户。此外,为促进隆兴村贫困户增收,在燕国兴的努力下,隆昌镇供电所为贫困户房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使每户年收入增加2000余元。燕国兴为民服务、促进农村发展大大小小的事没少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是我们这些驻村书记的职责使命。”燕国兴说。
到2021年,燕国兴的帮扶工作本该结束,但为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燕国兴又成为国网蒙东电力派出的105名驻村书记和工作队员中的一员。近3年,在燕国兴探索和帮扶下,隆兴村通过促进畜牧养殖规模化、饲草料种植订单化、农畜产品品牌化,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产业格局,隆兴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断迈进。(韩振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