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油海之畔、西城之滨,两座高150米的烟囱直入云霄,这是中油电能热电二公司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保卫蓝天的一道屏障。
1、2号烟囱分别于1996年、2003年建成投产。2015年,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改造的同时对烟囱内壁进行了防腐处理,至今使用了9年。多年的运行下,烟囱内含有腐蚀性介质的烟气渗透到防腐层,内壁出现多处破损、脱落现象,使钢筋混凝土也遭受腐蚀,影响承重安全。针对隐患问题,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一场烟囱维修战役在百米高空悄然打响。
8人填满的灰烟战壕我们武装入阵
烟囱维修工程属一级高空作业,包括内壁拆除、砂浆找平、粘贴防腐材料等5道工序。8月4日凌晨4点30分,烟囱内部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项目经理部的监管下,施工人员全副武装,紧扣安全帽,防尘面罩下透出一双双坚定而专注的眼神。内壁拆除,作为这场战役的首战,尤为艰难。两个烟囱内壁总面积约8600平米,庞大的面积、狭窄的空间,一个施工点仅满足8人同时作业,电镐与钎子就是他们的唯一武器,每一次敲击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回响,灰烟与尘土在每一次敲击中腾空而起,尽管防护装备齐全,但半封闭的环境还是让这片区域变得朦胧一片,视线受阻,呼吸也变得困难。为尽快完成工期,施工队伍实行两班倒制度,连续18小时不间断作业。汗水浸湿了衣衫,疲惫写满了脸庞,但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然而,随着工程的深入,一个巨大的挑战摆在了他们面前。原本预计只需部分修补的1号烟囱内壁,内衬拆除后腐蚀与裂缝情况远超预期,维修面积约扩大至90%以上,工程量成倍增加。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项目经理部迅速调整方案,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突如其来的断水之阻我们从容应对
8月15日,项目经理部收到紧急通知:“15、16日计划全厂停水。”接下来的两天正是内壁拆除后的冲洗阶段,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给原本紧张的项目进度又增添了一块巨石。冲洗作业每日需耗水量高达30吨,以确保壁上碎石彻底清除,维持内壁平滑,为后续砂浆找平奠定坚实基础。而当前储备的水量仅能满足不到2小时的需求。时间是宝贵的,工期一环套一环,每一分、每一秒都耽搁不起。部门紧急召开会议,部署应对策略,项目监管负责人周云涛说道:“我们不能等靠,必须主动出击!”话音刚落,周云涛便带领监管人员分头联系外部单位。“李经理,我们目前面临停水危机,冲洗作业刻不容缓。能否紧急调拨几辆水车支援我们?”经过周云涛的沟通协调,电话里传来一则好消息,7辆载重量10吨水车将连夜紧急驰援。当一辆又一辆的储水车驶入厂区,大家心里这块石头才落了地。
头顶高悬的胜利曙光我们破障挺进
粘贴防腐材料,是最后一道工序,主要材料是硼硅酸盐泡沫玻璃砖。施工需将砖块三面逐一涂抹聚氨酯沥青胶,再由下至上一块一块的粘贴。考虑到吊篮的承重为630公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施工人员只能把砖块分批装卸,粘贴完毕再回到原点装料。随着施工的不断推进,维修的扬程也不断升高,吊篮每米仅能上升7米,一上一下耗时近40分钟,23万块玻璃砖,4000平米,人均一天仅能粘贴20平米,难度可想而知。为保障工期如期进行,施工人员尽可能少饮水,连续奋战9小时,不断地挑战着体力的极限,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浇不灭他们信念之火。每当抬头望向那逐渐接近的烟囱口光亮,心中涌动的是难以言喻的情感,那是他们辛勤付出的见证。截至目前,1号烟囱内部拆除工作全部结束,2号烟囱防腐材料粘贴三分之一。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项目经理部全员紧密配合,克服了空间受限、暴雨天气、水源暂缺等重重困难,在这场云端之战中展现了宏伟担当、宏伟速度。冲锋号角已吹响,在接下里的维修中,项目经理部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确保高质高效完成烟囱维修改造工程。(杨婧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