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靖江制造“上天入海闯世界”
5月6日,走进位于江苏省靖江市的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智能化分段生产车间,巨型燃料罐正在加紧建设。目前,公司已签下两型20艘大型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在手订单计79艘约926万载重吨。
如今,在江苏靖江以新时代造船为代表的“靖江智造”企业奋勇开拓、转型突围,“上天入海闯世界”捷报频传:江苏东华测试研发的监测系统,成功助力神舟十四号等载人飞船遨游九天之外;江苏亚星锚链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制R6级海洋系泊链,成为中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定海神针”;全球最大平旋开启式钢桁梁铁路桥——埃及苏伊士运河双翼平旋铁路大桥完成升级改造并成功试转,这座大桥由位于靖江的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负责钢结构制造并现场焊接……
“高大新尖”赋能“靖江智造”
“燃料罐的开工建造,标志着我们已经具备自主设计、制造LNG燃料罐体的能力。”新时代智能化项目技术负责人朱韩钢说,最近,新时代造船总投资17.5亿元的高端船舶项目进入试生产。
靖江市拥有全国造船企业前5强的新时代和扬子江两家主力造船厂,船舶配套以亚星锚链为代表龙头企业。2022年,全市造船企业手持订单占全球比重达10.7%,订单生产计划排至2026年。31家船企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80亿元,同比增长22.4%。
当前,靖江船企转型升级,锚定“争做中国最优秀造船企业,争创世界一流的百年造船企业”目标,构建“数字化船厂+智能化船舶海工设备”新型生产模式,推进产品结构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延伸,已经具备40万吨VLOC超大型矿砂船、32万吨VLCC超大型油轮、LNG双燃料动力船等高技术船舶建造能力。同时,建立了锚链、泵阀、电缆、装饰材料、油漆、通风、管道等比较完整的船舶配套产业链。重点船配企业亚星锚链系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其海工平台高端产品R6系泊链填补了国际空白。
造船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靖江引导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的缩影。靖江拥有7000多家制造业企业,已经形成了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电机电器4大主导产业集群,成为全国唯一新技术船舶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
走进新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热成型车间,钢板物料经高精度温控炉加热一次冲压成型,再由激光切修边线,“摇身一变”为汽车超高强度轻量化骨骼零件。作为靖江市汽配产业龙头企业,新程汽车投资15亿元启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智能制造,打造省级智能示范工厂。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
如今,靖江汽配产业已晋升为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22年,靖江63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22亿元,同比增长11.2%。今年,汽配企业抢抓新能源赛道,新程、华达紧盯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建设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智能加工项目。恒义持续发力新能源关键零部件,拥有上汽、蔚来、金龙等乘用车和客车头部企业在内的客户群,与南京理工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新能源汽车电池下壳体、电机轴和壳体的供货量位居国内前茅。皓月汽车节能降耗型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动尾门开闭系统和智能电动滑移门开闭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奋进新征程,智能制造正加快引领靖江产业迈向中高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竞相迈入“智改数转”新赛道,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瞪羚企业”势头强劲。截至2022年底,靖江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5家,十年增长五倍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不含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达653.2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2年底的34.7%提高到47.4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6.71件;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5家。
“专精特新”挺起“工业脊梁”
最近,总投资10亿元的浙江德威不锈钢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德威管业”)高端不锈钢管项目落户靖江。“这是我们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落子,之所以落户靖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托‘青山’原材料的资源配置。”德威管业总经理胡开磊所说的“青山”,指的是世界五百强青山控股集团。
德威不锈钢的落户,是靖江打造千亿级金属材料产业、推进新材料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的生动实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区域竞争格局中,靖江坚持引导企业走“专业化”之路,引进青山不锈钢“产业巨船”和航空制造业“工业皇冠”,分别打造千亿级新型金属材料产业集群、航空制造产业集群。
前年,青山控股集团在靖江布局总投资120亿元不锈钢深加工基地项目。该项目链核效应已持续释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相来聚。去年,总投资20亿元的甬金不锈钢板带项目签约落户。今年,德威管业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高品质不锈钢管材、管件20万吨。
在靖江航空制造产业园内,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项目主体工程已具雏形,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建成交付。“这是中国商飞投资江苏实质化项目‘第一单’,也是我们聚焦航空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招引的成果。”靖江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王涛介绍,该项目已吸引英国吉凯恩航宇公司和众拓航空零部件五轴加工中心项目入驻。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靖江加快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扶持企业从小到大、从“专精特新”成长为“单项冠军”。在行业前沿,江苏先锋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发5纳米芯片刻蚀机核心部件,突破了“卡脖子”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等国内知名半导体设备企业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在高端制造领域,江苏赛德力制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投资1.1亿元建设全球离心机故障诊断中心平台,离心机产品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21%,为全球第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多年的江苏恒义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积累了比亚迪、宁德时代、上汽新能源等品牌客户群体,公司主打产品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市场占有率将近10%,在手订单十分饱满……
据统计,截至目前,靖江拥有经认定的有效期内国家级“行业冠军”类企业6家,其中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赛德力制药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民生重工、双达泵业、三江电器和东华测试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靖江还拥有经认定有效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领域涵盖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成套装备等。
“靖心服务”助力“靖江再优”
4月12日,靖江市启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改革实验区建设。
据了解,靖江市以制造业特色产业优势引领“产教融合”实践,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高校院所为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联合英国韦斯顿学院建立立足靖江、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航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各类技能人才年均1万人以上。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全市组建了精密模具、泵阀产业、压力容器装备制造、先进电机及控制、高性能紧固件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提升、新兴产业高起点培育。
靖江市政府聚焦“一企一校一平台”目标,与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50多所国内外高校及中科院理化所、金属所等3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持续开展“百优企业院校行”“院士专家靖江行”等重大科技活动,先后柔性引进并获批省科技副总59名,结成校企联盟178个,建成高校技术转移中心9家。
项目呼朋引伴,投资纷至沓来,集群越滚越大,良好的营商环境无疑是发展的底气之源。
在靖江,不论是刚落地的企业,还是在本土深耕数年的企业,谈及营商环境,“靖心”服务模式广受好评,“拿地即开工”获国务院肯定。今年,全市在“营商环境再优化”中展现更大作为,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以打造“最优营商地”,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蓝海”。
“我们坚定选择将企业总部放在靖江,和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分不开,政府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不少帮助。”江苏恒义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郑欣荣说,现有企业正在推进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车身一次成型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
靖江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叶新介绍,今年靖江创新推出重大产业项目行政审批超时默认制,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应办结而未办结的,视为该部门“自动同意”并进入下一个审批流程,“努力让优惠政策跑在需求前面,审批服务跑在项目前面”。
在为企服务上,靖江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制度,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走访等为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精准服务。今年以来,靖江坚持一手抓离岸“飞地”,一手抓在岸“基地”,加快建设北京、上海离岸孵化科创飞地、中科光电(靖江)研究中心和上海理工大学先进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同步开展企业“飞地”研发机构认定管理,高水平打造产才融合样板区。
“远程连线”企业负责人破解变更登记手续难题、联合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专家线上辅导重点企业……最近,靖江市绘制政务数字地图,通过PC端和手机端上线运营,让办事企业实现“指尖查,快捷办”;及时兑现企业科技创新积分,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各项科技创新政策落地落实。深入实施“科技网格员”制度,推动创新资源、创新力量向基层倾斜、向一线聚焦。特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上门辅导服务,详细剖析企业实际情况,帮助企业提高申报质量……一系列助企惠企举措,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持续优化良好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发展壮大、做优做强。
踏浪而行、逐浪而上。靖江市大力实施“高企倍增”“智改数转”“产才融合”系列行动,推进全市制造业从“船车机电”传统格局向“海陆空”并进的高端装备制造迈进,实现由造船“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的华丽转型。全市创造了连续三年超过千亿元的GDP规模,连续两年获评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市,保持了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前30强。
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靖江作为东线起点,被誉为“东线第一帆”升起的地方。面对未来的发展,靖江市委书记、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长平表示,靖江将全面提振“四敢”精气神,坚决扛起现代化建设“东线第一帆”的使命担当,锚定“长三角智造市”目标定位,把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引导企业加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力度,大力推进智能示范车间、工厂创建,为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扬帆远航提速赋能。(卢钰 韩文)
编辑:汪黄任
责编:李芊诺
审核:王棕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