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王石凹煤矿

——发扬“不等不靠埋头苦干”奋斗精神
发表时间:2019-06-10 11:55
分享到:

  陕西铜川王石凹煤矿是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机械化竖井,曾以“矿井规模大、生产能力大、井筒直径大、矿车容量大、主副井提升轿车大、选煤楼选运能力大、风井扇风机大、井下主排水泵大、压风机能力大、办公楼面积大”的“十大”特点闻名西北。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王石凹人发扬“一不等、二不靠、三不埋怨四不叫、埋头苦干往上搞”的奋斗精神,将昔日的荒丘沟壑,建设成了楼房林立、机器轰鸣、灯火辉煌的现代矿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拉肩扛到半机械化的人工炮采、从1975年率先 推广的高档普采,到100%的全机械化的综采采煤工艺变迁,王石凹煤矿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目前保留的各个时期采煤工艺、设备、主副井提升设备等一系列工业遗产,具有煤炭行业的典型性,为了解煤炭开采史提供了珍贵历史证据。

 

苏式办公大楼

 

王石凹煤矿远景图

 

地面乘人绞车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坡度18°,为双向行驶,每列车有两 节车厢,每节车厢限载15人,载物两吨,是连接工业区和生活住宅区最重要的 交通工具。

 

选煤楼始建于1957年,苏式风格的标志性建筑,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楼高23 米,分散于楼两边的是三条运输皮带,主要承担原煤的分拣、储存及装运,是汽 车、火车装载原煤的集散地,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一座苏式选煤楼。

 

副井口主要用作人员、物料升入井,高1107米,井 深419米,井陉5.5米。

 

主绞提升系统始建于1957年

 

副绞提升系统始建于1957年,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绞 车,滚筒直径4米,装备全部是从苏联进口,原提升 速度为6.5米/秒,副绞为单机提升,一用一备

 

革命阶级教育馆——霸王窑。从清朝康熙年间,由赵姓 窑主祖辈经营,断断续续存活到陕西省同官县城解放, 历时240多年,后改制建成股份制“复兴煤矿”。20世 纪70年代,由铜川矿务局改建为“革命阶级教育馆”, 在当时每年近10万人次接受教育。

 

矿工俱乐部

 

苏联专家楼。在建矿初期,整体由青石筑成,现依然 在使用,楼体坚固如初。

 

苏式单边楼。它始建于1959年,全长450米,共5层 400余间,原主要用于职工公寓。

 

王石凹煤矿夜景

 

《唱支山歌给党听》雕塑

 

八角楼曾是铜川的地标性建筑

 

夕阳下的主、副井筒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