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多方协同合作规范涉特种作业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发表时间:2023-12-06 11:1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12月5日,北京市检察院与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中国工业互联网协会等部门联合召开涉安全生产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专项监督及相关领域溯源治理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贺卫介绍了目前特种作业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相关措施。同时,为了规范涉特种作业信息的网络传播行为,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布不良导向信息的危险性、现实危害性,清除各类办假证、挂证、违规培训等不良信息,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联合向互联网业界发布《关于规范涉特种作业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
   贺卫介绍,今年年初,西城区应急局发现白某某持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在北京某工地上从事焊接作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西城区检察院依托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及时建议区应急局向区公安分局移送刑事案件线索。特种作业危险系数高,法律规定需要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然而,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施工人员持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的情形并非个案,背后是制售、购买、使用假证在建筑工地从事特种作业的黑灰产业链,并且,还存在大量假冒国家机关官方网站为假证提供配套“网上验证”。
  北京市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住建部门等单位密切配合,一体推进,依托构建的“涉安全生产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升级大数据模型,常态化比对查验施工人员证件真伪,融合推进安全生产治理和网络空间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支持下,这套模型如今已与应急管理部共享数据。通过模型运行,发现北京市消防动火作业报备系统中的可疑证书线索,数据清洗后,北京市检察院将线索移送各区检察院,经与相关部门联动履职,开展核查,截至11月底,共查出26个假证,立案12人。
  贺卫介绍,截至11月30日,经北京市各区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公安机关后,共查获涉假证案件立案252人(刑事立案126人,行政立案126人),检察机关已批准逮捕15人。
  同时,北京市检察机关向天津、河北检察机关移送相关线索后,已刑事立案6人;查扣辐射全国的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书1.4万余张,发现假冒国家官方网站226个;移送行政检察线索45条,公益诉讼监督线索16条,制发检察建议34份,全部收到整改回函。
  贺卫表示,北京市检察机关还有效推动了假冒国家机关官方网站关停,推动各网络平台共清理各类违法视频和文字等信息6.4万余条,处置账号1154个,处置评论22746条,推动各平台共下架商品1156个、处置店铺52个。
  贺卫表示,下一步,北京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通过安全生产行刑衔接案件办理和溯源治理工作,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裴玮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涉特种作业信息网络空间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发布《倡议书》。《倡议书》号召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涉特种作业证相关信息的审核,维护安全诚信的特种作业信息环境。中国互联网协会希望通过此举引导互联网企业积极创新、加强自律、完善管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配合涉安全生产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治理工作,对不良信息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共同维护安全可靠的信息环境,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
  “下一步,中国互联网协会将加强行业自律,对相关不良信息依托行业自律机制进行快速处置,消除不良影响;与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保持密切的协同联动,做好违法违规线索移交,确保‘小切口’推进效果的同时,积累工作经验,以此为契机拓展合作范围,共同推进网络法治工作。”裴玮表示。

 

编辑:李芊诺

责编:汪黄任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