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运行环境较为严峻,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产量大于需求、钢材价格下跌、原燃料成本上升等挑战,整体经济效益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目前,钢铁行业和船舶行业正处于不同的产业周期之中,双方更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加强理解、加强合作。骆铁军介绍说,现在我国拥有中厚板产线70余条,产能超过1亿吨,其中宝武、鞍钢、沙钢、湘钢、日钢营口中板、南钢共拥有7套五米轧机。2021年,大宗原材料市场大起大落,钢铁和船舶行业通过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积极合作,平抑了一定风险。2022年以来船舶用钢稳定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钢材需求。
随着我国船舶行业高附加值船型订单比例上升,船用高端钢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实现国产替代,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国产化率由不足50%提高至90%以上,国产高锰钢罐项目顺利开工,国产薄膜型LNG船罐专用不锈钢通过专利公司认证,钢铁—船舶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在钢铁与船舶两个行业进一步加强紧密合作的同时,仍有许多提高的空间,例如船舶企业智能化升级对钢材质量稳定性和定制化配送提出更高需求。钢铁与船舶两行业共同消除供需衔接中不利于双方合作和高质量发展的弊端,继续加强合作,携手实现产业链共赢,共同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强表示,船舶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关系密不可分,正是得益于我国钢铁企业的大力支持。2021年以来,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船舶工业迎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中国船舶工业在钢铁工业的支持下,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稳步增长,我国造船用船板无论是产品产量还是质量都基本满足了国内船企快速发展的需求,我国95%以上的造船用钢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仅有少量产品还需要进口。
近年来,配合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钢铁企业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用钢领域不断探索,与船舶企业在高端品种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了薄板型液化天然气船用殷瓦钢、超大型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海洋工程装备用低温钢、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钢、豪华邮轮用薄板等产品研发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为我国造船企业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支撑、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帮助我国船舶工业超过日本和韩国等主要竞争对手,实现了造船大国的伟大成就。(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王棕宝